成语关于灶的成语

有关灶的成语

有关灶的成语共收录1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塞井夷灶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事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沉灶生蛙 见“沉灶产蛙”。作宾语、定语;形容水患严重。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灶上扫除 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作宾语;指很容易做到的事。章炳麟《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至五昼夜不卧,未尝有怨言,故能以弱胜强,若从灶上扫除焉。”
重起炉灶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开始。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绳床瓦灶 用绳子结成床;用瓦片凑成灶。形容家具很简陋;陈设非常简单;生活十分贫困。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家境贫寒。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
清灰冷灶 没吃没喝。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作宾语、定语;用于无法吃饭。元·无名氏《龙门隐秀》第一折:“空滴滴,清灰冷灶谁曾惯,黑漫漫苦海无边岸。”
清水冷灶 形容生活清苦。作宾语、定语;指生活贫困。陆文夫《献身》:“这时候是个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设时期,可是他们这里却是清水冷灶,没有增设,连必要的投资也都送进了书店。”
减灶之计 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作主语、宾语;用于军事。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臼灶生蛙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作宾语、定语;指发生了水灾。《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宁媚于灶 媚:谄媚;灶:灶神。宁愿巴结灶神。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十家锅灶九不同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很难求得一致。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添兵减灶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扫锅刮灶 谓倾其所有。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们已经是扫锅刮灶的都拿了出来,不瞒你说,家里连一块钱都不剩了。”
灶上骚除 骚:通“扫”。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作宾语;指很容易做到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另起炉灶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做事。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执粗井灶 谓操持家务。喻为人妇。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女笑曰:‘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
沉灶产蛙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作宾语、定语;形容水患严重。《国语·晋语九》:“晋师围而灌之,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战国策·赵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马相食。”
清锅冷灶 见“清灰冷灶”。作宾语、定语;用于无法吃饭。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走到计氏院内,只见清锅冷灶,一物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