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宜的成语
有关宜的成语
有关宜的成语共收录4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面授机宜 | 面:当面;授:教;传授;机宜:适应时机的对策、办法。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 | 动宾式;作谓语;指当面教给处理事务的对策或措施。 | 宋 苏轼《与孙子思七首》:“书四纸,并药方驰上方,须面授其秘也。” |
权时制宜 |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 作谓语、宾语;指根据形势来处理。 |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
得便宜卖乖 | 得到好处或实惠卖弄乖巧。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
不入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作谓语、宾语;指过时。 | 宋 费衮《梁溪漫志 侍儿对东坡语》:“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
便宜无好货 | 价格低廉就没有质量好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便宜无好货,这药是吃了不中用的。” |
随事制宜 | 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 |
宜家宜室 |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作谓语、定语;形容女性有德行。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随时制宜 | 随:根据;制:制订,采取;宜:适宜的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晋书 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
遭时制宜 | 犹言因时制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隋书·经籍志一》:“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 |
切合时宜 |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 |
轻重失宜 | 谓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苏舜钦《论宣借宅事》:“若死行阵之家与伎术之辈均用此赏,臣窃恐轻重失宜矣。” |
顺时施宜 | 时:时势;施:施行。顺应不同时势而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 |
一时权宜 | 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处理。暂时变通处理。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不穿孝这桩事自己也知是一时权宜,其实去报仇,所以才不穿孝。” |
宜喜宜嗔 | 见“宜嗔宜喜”。 | 作谓语、定语;一般形容女性。 | 明·冯梦龙《挂枝儿·爱》:“爱你打我的手势儿娇,还爱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时越觉得好。” |
便宜从事 | 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作谓语、宾语;指方便行事。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
不适时宜 | 适: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和趋势。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过时的或超前的。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九节:“‘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 |
因事制宜 |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班固《汉书 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
宜室宜家 |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 作谓语、定语;形容女性有德行。 |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吃小亏得大便宜 | 指暂时亏损一点期待将来的收益。 |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人。 | |
因地制宜 | 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
遭事制宜 | 犹言因事制宜。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
吃小亏占大便宜 | 指暂时觉得吃亏,将来能得到大的好处。 | 作宾语、定语;指以小换大。 | 张平《抉择》:“哗众取宠、笼络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亏占大便宜……” |
宜嗔宜喜 |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 作谓语、定语;一般形容女性。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
权宜之策 | 见“权宜之计”。 | 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
观今宜鉴古 | 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借鉴古代的东西。 | 《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
因时施宜 | 因:根据;宜:适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作谓语、宾语;指根据时间来处理。 | 东汉·班固《汉书·韦贤传论》:“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施宜。” |
操纵适宜 | 操纵:控制。形容对某事的掌握处理适度。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张居正《答宣府巡抚张崌崃言虏情》:“在我处之,亦不宣定为一例,贵随机应变,操纵适宜可也。” |
识变从宜 |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
因时制宜 |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晋书 刘颂传》:“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
不通时宜 |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 作谓语、定语;指不懂为人处世。 | 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
左宜右宜 | 见“左宜右有”。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隋《赵郎暨妻孙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 |
权宜之计 |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
便宜行事 | 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采取适当处理方式。 | 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
左宜右有 | 宜:适宜,适合。形容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做。 |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诗经 小雅 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
因人制宜 | 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李欣《老生常谈·以人为鉴》:“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制宜。” |
冤家宜解不宜结 | 指应该化解矛盾而不是深化矛盾。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人来惹我,尚然要忍耐,让他几分,免了多少是非。” |
择福宜重 | 选择吉福之事应取重的。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语出《国语·晋语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
各得其宜 |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 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
随时施宜 | 同“随时制宜”。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变,实有考于将来;随时施宜,亦不为乎无补。” |
事不宜迟 |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
坐失机宜 | 白白地失掉机会。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清·昭梿《嘨亭杂录·木果木之败》:“兵家之事,宜于乘锐直进。若不审敌势,坐失机宜,使兵心至于溃败。虽欲振起,不易得也。” |
得意不宜再往 | 得意:称心如意;宜:适宜。称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指做事应有所节制,适可而止。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包公摇头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细细思索便了。’” |
便宜施行 |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作主语、宾语;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采取适当处。 | 《史记 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