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了的成语

有关了的成语

有关了的成语共收录7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一了千明 了:明白。最关键的地方明白了,其余的也就可以明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往哪里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东北这块地方,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目了然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不甚了了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对事情不太清楚。《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向平愿了 向平:东汉人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愿:心愿。了:完成。比喻子女婚嫁事都已完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后汉书》 向长传:「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毕, 敕断家事勿相关, 当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终。」
了然于胸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敷衍了事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办事不认真。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好像我们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了无惧色 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不了而了 犹不了了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凉了半截 比喻非常失望。作谓语;比喻非常失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黛玉听了,凉了半截。看紫鹃推门进来时,尚拿手帕拭眼。”
简截了当 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直截了当。朱自清《论通俗化》:“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简截了当。”
了不可见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明 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简切了当 指简单明白。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直截了当。郭沫若《虎符》第三幕:“无忌,我简切了当的告诉你吧。你是爱如姬的,是不是?”
百了千当 比喻妥贴,有着落。作主语、宾语;指做事。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普鉴佛慈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了然无闻 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一见了然 犹一目了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了不起 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一块石头落了地 比喻放下了心。作谓语、宾语;比喻放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作定语;用于评说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了身脱命 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恩怨了了 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粱》:“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了如观火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清楚。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草率了事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做事马马虎虎。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了了可见 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金 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终非了局 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终非了局。”
一了百当 指办事妥当、彻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极方面。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不了了之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理问题拖拉没有下文。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人虽然走了,家却无法搬走。比喻难以逃脱。作谓语、分句;指难以逃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溜了你就别回来!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
终无了局 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3回:“这绿林中买卖,终无了局。”
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千了百了 了:完了,结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贴。
不了不当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这老人忒没正经……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
了若指掌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作谓语;指十分清楚。《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了身达命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了悟人生,通达事理。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明白了当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偏正式;作谓语;指对事物十分了解。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不能承受。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 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作宾语、分句;用于口语。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草草了事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做事马马虎虎。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千了百当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
千了万当 见“千了百当”。作谓语、定语;指妥当。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7卷:“一切两断,千了万当。”
简捷了当 直截了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鲁迅《三闲集 书籍和财色》:“然而将麻雀牌送给世界,且以此自豪的人民,对于这样简捷了当,没有意外之利的办法,是终于耐不下去的。”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存孝:五代李克用的养子;彦章:五代朱温的部将。有了李存孝,就显不出王彦章。比喻一个有突出才华的人,压倒了另一个才华稍次一点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9回:“再要挂搭上他,可说‘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没完没了 没有完结的意思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无穷尽。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狗肉上不了筵席 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动宾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未了公案 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作宾语、定语;指没完的事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无了无休 没完没了,没有终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上了贼船 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作谓语;用于被动的局面。浩然《艳阳天》:“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
七了八当 形容十分妥帖。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柯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汉元,谅他也上不了外国!”
直捷了当 同“直截了当”。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鲁迅《坟·灯下漫笔》:“但措施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了不长进 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一走了之 谓不顾而去。作谓语、宾语;指不负责任。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下不了台 指在人前受窘。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含褒义。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直接了当 同“直截了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因为反正无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点‘卖身投靠’的直接了当。”
好了疮疤忘了痛 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好心做了驴肝肺 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驴肝肺,你倒讪起我来,凭说我去罢。”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作谓语、宾语;指不予重视。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一了百了 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极方面。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一笑了事 见“一笑了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无休无了 见“无了无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可怜那死的倒未必知道,这活的真是苦恼伤心,无休无了,算来竟不如草木石头,无知无觉,倒也心中干净。”
无了根蒂 比喻无所凭依;没有本源。语本《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呼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汉书·叙传上》:“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呼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