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多的成语
有关多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多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绰约多姿 |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 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
多历年所 | 历:经历;年所:年数。经历的年数很多。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历时久远。 | 《尚书 君奭》:“率惟兹有陈,保父有殷,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 |
讽多要寡 | 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 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
吉少凶多 | 凶:不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形势不妙。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朝廷大怒,今差国丈庞集领兵到来,只怕吉少凶多,如何是好?”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获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多藏厚亡 |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先秦 李耳《老子》:“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人多口杂 |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各种说法都有。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
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指能说会道。 |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
虑事多暗 | 考虑事情不明。 | 作定语;用于口语。 | |
转益多师 | 广泛学习前人经验,不局限于一家,才能开阔眼界,大有裨益。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自求多福 |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多凶少吉 | 凶害多,吉利少。 | 作谓语、定语;同“凶多吉少”。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你去后多凶少吉,干这般尽忠竭力。” |
言多语失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 作宾语、定语;同“言多必失”。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
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作宾语、状语;用于时间。 | 宋·石孝友《声声慢》词:“花前月下,好景良辰,厮守日许多时。” |
绚丽多彩 | 形容色彩华丽。 | 作谓语、定语;指色彩丰富。 | 《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
侭多侭少 | 方言。犹言尽其所有。 | ||
愁多夜长 | 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烦恼时。 |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
诡变多端 |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鬼点子多。 | 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
丑人多作怪 | 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
政出多门 |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 |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
鬼计多端 |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 作谓语、定语;指坏主意很多。 | 《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
多历年稔 | 谓历时久长。 | 作谓语、定语;指历时长久。 | 南朝·梁·武帝《责贺琛敕》:“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 |
多多益办 | 见“多多益善”。 | 作谓语、状语、分句;指越多越好。 |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汉书》作“多多益办”。 |
多嘴饶舌 |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或爱管闲事。 | 作谓语、宾语;指嘴多。 | 《三遂平妖传》第二回:“那个多嘴饶舌的、闲在那里不去打瞌睡,却去报新闻,搬起这样是非。” |
狼多肉少 | 供不应求 | 作谓语、定语;指供不应求。 |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多肉少吗?” |
教亦多术 |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 作宾语、定语;指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 《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
言多必失 |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多嘴多舌 |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 | 作谓语、宾语;指嘴多。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如今秋雨淋漓,一日难走一日,快与我行动些。” |
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作谓语、定语;指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多谋善虑 |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 作谓语、定语;指善于思考。 |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
多嘴献浅 | 谓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
洽博多闻 |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
多能多艺 | 见“多才多艺”。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才能多方面。 | 宋·梅尧臣《乞巧赋》:“技之巧不过多能艺,使尔多能多艺,则艺成而迹卑。” |
是非只为多开口 |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
得道多助 |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名目繁多 |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 作谓语、定语;指种类多。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
众少成多 |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粮多草广 | 比喻战备物资充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俺这蒲州,地方宽阔,粮多草广,军民好汉,我何不起兵播乱。” |
勇动多怨 | 勇动:鲁莽妄动。鲁莽妄动必招致很多怨恨。 | 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智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贵。” |
多钱善贾 | 亦作“多财善贾”。谓钱多好作买卖。比喻具备充分条件,则事容易办成。 | 作谓语、定语;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
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作谓语、定语;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四郊多垒 | 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 主谓式;作定语;指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争多论少 |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 作谓语、定语;指放不开。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
多文为富 |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 作定语、宾语;指学问。 | 《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
多贱寡贵 | 贱:价格低;寡:少。物品多则价格低贱,物品少则价格高。 | 作宾语、定语;用于商业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夫物多则贱,寡则贵,贵则散,轻则聚。” |
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 指无关紧要的人,可有可无。 | 作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
多言数穷 |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 | 《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博识多通 |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 ||
裒多益寡 | 裒:减少;:增补。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周易 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多多少少 | 或多或少。 | 作状语、定语;指或多或少。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好生趋趋跄跄的,你争我夺,多多少少得些,哄的一声,又到那一边,仍旧募化去了。” |
言多伤倖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好东西或人。 | 《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
多艺多才 | 见“多才多艺”。 |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才能多方面。 |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
贪多嚼不烂 | 贪图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学习,图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 作宾语、分句;用于工作或学习。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 |
儿女情多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感情。 |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
博物多闻 |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 作谓语、定语;指见多识广。 | 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
多快好省 |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 作状语、定语;指高效。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多见广识 | 见闻多,知识广。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见识等。 | 《水浒传》第七四回:“话说这一篇诗,单道着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
食指众多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 |
多闻强记 |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作谓语、定语;指记忆力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余杭人也,辩才冠众,多闻强记,时天台人推为杰出。” |
多劳多得 | 多劳动多受益,不劳动不得食 | 作宾语、定语;指分配。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
丰富多彩 |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 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 善:擅长;贾:做买卖。比喻凭借优越条件,事情容易成功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
许许多多 | 很多数量的人或物。 | 作宾语、定语;指数量多。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
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 抽:提取;补:补助。指提取多余的补益不足的。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同时坚决地团结中农,保护富裕中农,给富农以经济出路。” |
多情多感 | 见“多情善感”。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情感。 | 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多闻阙疑 |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 作宾语、定语;指学习虚心。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
阅人多矣 | 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 | 作谓语;用于处事。 | 《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
人多势众 | 人多势力大。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人多势力强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
多愁善感 |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
多许少与 | 答应人家的多,给予人家的少。 | 作谓语、定语;指乱许诺。 | 宋·张商英《素书》:“多许少与者怨。” |
积少成多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事物的逐渐聚积。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多难兴邦 | 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 主谓式;作谓语;指患难能使国家内部团结。 |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夜长梦多 | 比喻时间拖久了;事情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
艺多不压身 | 艺:技艺,本领。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 |
立少观多 | 指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齐·管仲《管子·七法》:“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 |
多谋少断 | 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作谓语、定语;指弊端很多。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多此一举 |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
见多识广 | 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多灾多难 | 指灾难深重。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灾难深重。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
贻诮多方 | 贻:赠送;诮:责备,讥讽。在很多方面给人以责备的机会。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舜钦《杜公谢官表》:“尘污近辅,贻诮多方,绩效不扬,讥议上彻。” |
多财善贾 | 贾:做买卖。本钱多就好做买卖。比喻具备充分的条件就容易把事情办好。 | 连动式;作谓语;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 韩非《韩非子 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
多歧亡羊 |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
贪多务得 |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 复句式;作谓语;指贪求多而志在必得。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 比喻越多越好。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作宾语、分句;比喻越多越好。 |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
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国家多难 |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作宾语、定语;指局势不稳。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
诡计多端 |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好事多悭 | 犹言好事多磨。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男女爱情等。 | 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
过江名士多如鲗 | 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吴趼人《俏皮话·乌龟雅名》:“古人有言曰:‘过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过江名士罢。” |
多事之秋 |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多言多语 | 谓不该说而说。 |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人说话。 | 《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
财多命殆 | 殆:危险。钱财多了,生命会有危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
少见多怪 | 少见:见识少。见识太少;遇到事情就以为奇怪。多形容见闻浅陋。 | 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 汉 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