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躬的成语

有关躬的成语

有关躬的成语共收录47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责躬罪己 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鞠躬尽力 见“鞠躬尽瘁”。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尽瘁鞠躬 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鞠躬:恭敬、谨慎。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班超中选>》:“念儒臣不习武功,凭笔舌尽瘁鞠躬,身犹转蓬。”
躬自菲薄 谓亲身实行俭约。菲薄;微薄。作谓语、定语;指人很节约。《文选·张衡〈东京赋〉》:“文(汉文帝)又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薛综注:“躬自菲薄,谓俭约。”
躬先士卒 犹身先士卒。作谓语、定语;指带头。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谦躬下士 犹言谦恭下士。作谓语、定语;指态度谦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卑躬屈节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蹇之匪躬 见“蹇蹇匪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钱谦益《匪斋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
躬逢盛事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
蹇蹇匪躬 蹇,通“謇”。指为君国而忠直谏诤。亦作“蹇谔匪躬”。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易 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谄媚讨好卖身投。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事必躬亲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偏正式;作谓语;指反过来问一问自己。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躬冒矢石 见“躬蹈矢石”。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明·张居正《辽东大捷辞恩疏》:“诚以摧锋陷城躬冒矢石,本诸将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画者所可同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作谓语、宾语;指反省。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整躬率物 整饬自身做出榜样,以为下属示范。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好等他们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躬体力行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作谓语;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背曲腰躬 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等的人心热肠鸣,坐的来背曲腰躬。”
节俭躬行 节俭:节省,节约;躬:亲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作谓语、定语;指节约。清·顾炎武《骊山行》诗:“贤妇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反躬自问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严于律己。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打躬作揖 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恭敬谦让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
返躬内省 躬:自身;省:检查,反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清史稿·文宗本纪》:“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变躬迁席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作谓语;指人很谦恭。《管子 霸形》:“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曰:‘敢问何谓其体?’”
躬耕乐道 躬:亲自;道:圣贤之道。亲自耕种,乐于信守圣贤之道。指过隐居生活。作谓语、定语;指过隐居生活。《三国志 魏书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胡]昭乃转居浑山中,躬耕乐道,以以经籍自娱。”
蹇谔匪躬 见“蹇蹇匪躬”。作谓语、定语;用于敢说话的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
匪躬之节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躬操井臼 躬:亲自;井臼:汲水舂米。指亲自操持家务。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亲为。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年二十余,始于归,躬操井臼,琴瑟甚调。”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恭敬谨慎。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躬擐甲胄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作谓语;用于战争等。《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躬蹈矢石 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引咎责躬 同“引咎自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躬行实践 亲身实行或体验。作谓语、宾语;指亲身实行或体验。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躬逢其盛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紧缩式;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芒刺在躬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作定语、宾语;用于感知动词后。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本樵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
鞠躬君子 谓谨敬尽职的人。
必躬必亲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作谓语、定语;指亲自。《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罪己责躬 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责躬省过 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孔丛子·连丛子》:“是年夏,河南四县,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杀禽畜雉兔,折树木,秋苗尽,于是天子责躬省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作谓语;指恭谨畏葸的样子。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躬行节俭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作谓语;指亲自做到节约。《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匪躬之操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晋书·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躬先表率 躬:自身,亲自;表率:榜样。自己先做出榜样。作谓语;用于为人。《清史稿·刘师恕传》:“尔等不能端本澄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锋司教之官,家喻户晓,易俗移风。”
反躬自省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井臼躬操 井:汲水;臼:舂米;躬:亲自;操:从事。指亲自操持家务。作谓语、宾语;指亲自操持家务。西汉·刘向《列女传·周南妻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