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亲的成语

有关亲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亲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析交离亲 指离间亲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庄子 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亲极反疏 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指亲托故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至仁无亲 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六亲无靠 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形容乐声美妙。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我家现在六亲无靠,故乡举目无亲,除叔叔外,别无可托之人。”
亲痛仇快 仇:敌人;亲:自己人。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礼士亲贤 礼:表示敬意。尊敬有知识的人,亲近有才德的人。作谓语、宾语;指爱惜人才。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礼士亲贤急访求,卑辞枉驾会儒流。”
至亲骨肉 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以疏间亲 指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近的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远间亲唐 孔颖达疏:“齐东郭偃、棠无咎专崔氏之政,而侮崔成、崔强,是疏远而间亲戚也。”
形亲之国 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作宾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骨肉相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作谓语、宾语;用于至亲等。春秋·齐·管仲《管子·轻重》:“兄弟相戚,骨肉相亲。”
御驾亲征 御驾:皇帝的车驾,指皇帝。皇帝亲自率军出征。喻指亲自出面做某事。作谓语、宾语;指皇帝亲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作宾语、定语;指孝敬父母。西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形影相亲 形:形体;影:身影。像形体和影子相互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赠族人秣陵兄弟》:“羁旅无俦匹,形影自相亲。”
相亲相爱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三亲四眷 见“三亲六眷”。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众亲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各种亲友。梁斌《播火记》:“谁家没个三亲六故,谁家没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五亲六眷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疏不谋亲 疏:疏远;谋:图谋,营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作宾语、定语;指人际关系。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骨肉至亲 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作宾语、定语;指亲人。《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作谓语、定语;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无亲无故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曹禺《雷雨》第二幕:“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都做。”
事必躬亲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安忍无亲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残忍。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诸亲好友 总称所有亲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苏州的传说·双塔的传说》:“等到张书生和李相公临走时,街坊乡邻、诸亲好友来送行,姑嫂两人就借这个机会表明心迹。”
沾亲带友 见“沾亲带故”。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因此上装一个送饭的沾亲带友,那一个管牢的便不乱扯胡揪。”
儿女亲家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偏正式;作宾语;指亲家的关系。《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说亲道热 说亲切热情的话。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作谓语;指亲密交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可恨宝姐姐、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
食亲财黑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亲亲切切 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态度等。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亲亲切切,又说了许多体己话。”
割骨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至亲好友 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指关系最密切的亲人、朋友。联合式;作主语、兼语、宾语;含褒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亲好友中间,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
戏彩娱亲 比喻孝养父母。《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着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传闻不如亲见 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割股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作宾语、定语;用于孝子等。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葭莩之亲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作宾语;比喻远亲。《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腹背相亲 相亲:彼此亲爱。比喻关系极为密切。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之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黄门协邪,群辈相党,自冀兴盛,腹背相亲,朝夕图谋,其构奸轨。”
男女授受不亲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封建思想。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亲昵亡间 亲昵:很亲近;亡:通“无”。形容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丝毫隔阂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指关系密切。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亲不隔疏 亲:亲近的人;疏:疏远的人。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作宾语、定语;指孝顺父母。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亲不敌贵 亲:亲戚;敌:相当;贵:地位。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21出:“杨妹丈是咱内亲,为何也不竟进?如今亲不敌贵了。”
求亲告友 请求亲友救济。联合式;作谓语;指向亲友乞求帮助。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联合式;作主语;指思念亲人。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远不间亲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作宾语、定语;指人际关系。《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生。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贾似道做了国戚,朝廷恩宠曰隆,那一个不趋奉他?”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作宾语、定语;用于亲朋好友。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
攀亲道故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拉关系。梁羽生《风云雷电》第15回:“你这小子是刚出道的雏儿吗?我们在这里‘剪径’,难道你以为我是要和你攀亲道故么?”
疏不间亲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卑不谋尊,疏不间亲。”
亲贤远佞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亲上作亲 亲戚间再结姻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更加亲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访亲问友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作谓语、宾语;指拜访亲友。茅盾《<子夜>后记》:“足有半年多不能读书作文,于是每天访亲问友,在一些忙人中间鬼混,消磨时光。”
举目无亲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无依无靠。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攀亲托熟 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拉关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他与那猪八戒当时寻到我的门前,讲甚么攀亲托熟之言。”
皇亲国戚 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有权有势的人。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
天道无亲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等。《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十亲九故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
相亲相近 近:亲近。形容彼此亲爱和好。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唐·杜甫《江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求亲靠友 向亲友乞求帮助。作谓语;指向亲友乞求帮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骨肉之亲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作宾语;用于至亲等。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亲亲热热 亲近热情。作定语、状语;指人际关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一味将笑撮在脸上,调引这几个小男女,亲亲热热,胜如亲生。”
暮云亲舍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作主语、定语;指思念亲人。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和。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任人唯亲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疏亲慢友 疏:疏远;慢:怠慢。疏远亲戚,怠慢朋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不独疏亲慢友,种种骄傲,并将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蔼然可亲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亲如手足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沾亲带故 故:故人,老友。有亲戚朋友的关系。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文书上写作见人,也只为沾亲带故。”
非亲非故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关系。唐 刘肃《大唐新语 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串亲访友 走亲戚,看朋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走亲访友。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六章:“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
日亲日近 近:亲近。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作定语;用于交往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亲当矢石 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北齐书·文宣帝纪》:“每临行阵,亲当矢石。”
亲上加亲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形容关系十分紧密。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更加亲密。曾朴《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结这重亲的意思,全为了亲上加亲,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
左右亲近 常在左右的人。指为君主亲信之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
亲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作谓语、定语;指亲自参加。《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诸亲六眷 总称所有亲戚。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井臼亲操 井:汲水;臼:舂米。指亲自操作家务。作谓语、宾语;指亲自操持家务。《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后汉书·滇良传》:“(傅育)食禄数十年,秩奉尽赡给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
亲戚朋友 亲人、朋友及姻亲关系等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
人急偎亲 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常言道人急偎亲我稍知。”
家贫亲老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西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
远亲近友 泛指远近的亲戚朋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一应远亲近友,世家相与,都来送礼。”
远亲不如近邻 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更密切。主谓式;作宾语;用于告戒人处理邻里关系。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众亲戚。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
亲操井臼 谓亲自料理家务。作谓语;指亲为。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亲仁善邻 见“亲仁善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必躬必亲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作谓语、定语;指亲自。《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近亲繁殖 指亲缘关系近的家畜个体间交配繁殖。可以用于领导干部在自己权利范围内任人唯亲。作主语、宾语;用于生殖或人事等。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十章:“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由于多年的近亲繁殖,如果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得罪半个县城。”
内疏外亲 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处世。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亲冒矢石 见“亲当矢石”。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勇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节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亲上做亲 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更加亲密。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亲疏贵贱 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作宾语、定语;指各种不同身分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予乐。”
六亲不认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扬名显亲 扬:传扬;显:显赫;亲: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