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浮的成语

有关浮的成语

有关浮的成语共收录9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陆贾《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
浮光跃金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浮生如寄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唐·郑哲《女鬼记·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
沉浮俯仰 形容人、事物、时势的盛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与道貌沉浮俯仰。” 高诱注:“沉浮犹盛衰。”
浮收勒索 见“浮收勒折”。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等。《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浮笔浪墨 谓多余累赘的文字。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清·恽敬《答来卿》:“禹之功德从何处赞扬?故止此数言唱叹之。知此,虽著述汗牛充栋,岂有浮笔浪墨耶?”
崇雅黜浮 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新唐书·文艺传序》:“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沤浮泡影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作宾语;指易于消失的事物。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浮生切响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浮瓜沈李 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沈李”代指消夏乐事。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水。”亦作“浮瓜沉李”。
飞扬浮躁 轻浮急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性格。《朱子全书 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游辞浮说 游:虚浮不实。虚浮不实的议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轻浪浮薄 轻:轻佻;浮薄:不庄重。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作谓语、定语;指行为放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弦,也无所不会,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
浮头滑脑 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为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泛家浮宅 泛:漂浮水上。形容以船为家,浪迹江湖。作宾语、定语;指浪迹江湖。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龚惟长先生》:“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浮称流说 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西汉·刘安《淮南子·要略》:“故为之浮称流说其所以能听,所以使学者孳孳以自几也。”
漂浮不定 漂浮:停留在流体表面或悬浮在流体中。指人飘泊不定。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生活。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3章:“像云影一样这里、那里,一明、一暗,漂浮不定。”
浮光略影 见“浮光掠影”。作宾语、状语、定语;指印象不深。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浮花浪蕊 指寻常的花草。比喻轻浮的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轻浮的人。唐 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随世沉浮 沉浮:在水面上出没。形容缺乏操守,随俗俯仰。亦作“与世沉浮”、“随俗浮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零陵先贤传》:“君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为高士乎?”
乘桴浮海 桴:小筏子。乘小筏子浮游海外。比喻远行。作谓语、定语;指远行。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紧缩式;作宾语;指不看重富贵。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载沉载浮 在水中上下沉浮。作谓语、定语;指沉浮。《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从俗浮沉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泛宅浮家 谓以船为家。宋·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宋·陆游《书志》诗:“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浮生若寄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嚣浮轻巧 嚣浮:浮夸。形容人不踏实可靠。作谓语、定语;指人轻浮。《新唐书·朱朴传》:“人心嚣浮轻巧。”
浮萍断梗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浮来暂去 喻来去无定。作谓语、定语;用于行踪等。《红楼梦》第八八回:“姨太太这几天浮来暂去,不能过来回老太太,今日饭后家去了。”
浮言虚论 浮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浮泛不切实际的言谈论调。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宋·叶适《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
浮收勒折 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作谓语、定语;用于剥削等。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诡言浮说 虚假不实的话。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与世浮沉 见“与世沉浮”。作谓语、定语;指随大流。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流血浮尸 浮:漂浮。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形容死伤很多。作谓语、定语;指战争残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吴师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
浮声切响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作宾语、定语;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浮沉草野
浮云翳日 浮云:漂浮在空中的云;翳:遮蔽。浮云遮住太阳。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但时间不会太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汉·孔融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浮词曲说 浮:空虚不实;曲说:指言语偏激。虚浮不实的词句,偏颇不正的言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语等。《清史稿·张煌言传》:“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浮名薄利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名利微不足道。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浪迹浮踪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
浮浪不经 浮浪:行为轻薄放荡;不经:不守礼法规则。形容行为放纵任性,不受约束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受约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
掠影浮光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作宾语、定语;指轻浮不深入。《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浮生若梦 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浮而不实 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反过来‘嬉’字不作懒惰解释,要当作浮而不实的不敬来讲。”
浮泛江海 浮泛:乘舟漫游。乘船在江河湖海中漫游。作谓语、宾语;指旅游。《晋书·谢安传论》:“啸咏山林,浮泛江海。”
浮文套语
与时浮沉 与世俗潮流一起俯仰。与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独立的处事方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晋书·王戎传》:“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沉,户调门选而已。”
随俗沉浮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浮瓜沉李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联合式;作宾语、补语;浪迹江湖。《新唐书 隐逸传 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
人浮于食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多事少。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浮云蔽日 浮云遮住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文子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作宾语、定语;用于文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上下浮动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浮云朝露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周书 萧大圜传》:“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执烛夜游,惊其迅迈。”
虚文浮礼 没有意义的,表面应酬的礼数。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表面应酬的礼数。
浮想联翩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作宾语、定语;比喻飘荡无主。唐·徐夤《别》诗:“酒尽欲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
浮翠流丹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作宾语、定语;用于色彩。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浮名虚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誉:不实在的称誉。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作宾语;指虚名。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欷歔,白发垂户老更癯,空有些浮名虚誉,不能够补衮衮朝班,则落的抱瓮村居。”
心浮气粗 见“心粗气浮”。作谓语、定语;指人性情浮躁。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浮光掠影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作谓语、定语;指没有主见。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浮皮潦草 形容不扎实,不仔细。作谓语、定语;指不认真。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八章:“这么大的事情,影响极坏,可是我们仅仅只浮皮潦草地警告一下就完事了。”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作宾语、定语;指空泛的言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浮迹浪踪 谓行踪不定。作宾语、定语;指不安定。明·陈铎《山坡羊·怨别》套曲:“一任他浮迹浪踪,终须是有个相逢。”
孤悬浮寄 形容孤立而没有依托。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境遇。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上海]势居下游,无险可扼。蕞尔区,孤悬浮寄,数十里外皆贼兵。”
粗心浮气 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急躁不细心。宋 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粗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与世沉浮 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作谓语、定语;指随大流。《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浮语虚辞 指大话、空话。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大话、空话。《东观汉记 隗嚣传》:“吾年已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厌浮语虚辞耳。”
浪蕊浮花 指寻常花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断梗浮萍 比喻漂泊不定。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不固定。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弓影浮杯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作主语、定语;同“杯弓蛇影”。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神短气浮 谓心性浅薄浮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明·高攀龙《困学记》:“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
浮一大白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作谓语、定语;指满饮一大杯酒。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人浮于事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浮一大瓟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瓟:同“匏”,匏瓜。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作谓语、定语;指满饮一大杯酒。清·朱彝尊《黄征君寿序》:“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史,先生之心,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
浮萍浪梗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浪梗:浪里的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乔吉《扬州梦》楔子:“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
浮名虚利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浮踪浪迹 浮:飘浮;浪:流浪。飘浮不定的踪影,到处流浪的足迹。比喻四处飘泊,不安定的人或生活。作宾语、定语;指不安定。元·王子一《误入桃园》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浮生一梦 浮生:世事无定,人生短暂。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作宾语、定语;指人生就像短暂的梦幻。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
虚比浮词 虚比:虚拟的比方;浮词:浮泛的话。空虚不实的言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宦海浮沉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作宾语、定语;指官场曲折。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浮以大白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作谓语、定语;指满饮一大杯酒。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心浮气盛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心浮气躁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作谓语、定语;指人静不下心。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沉李浮瓜 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夏季消暑的情形。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心粗气浮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浮云富贵 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作谓语、宾语;指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浮湛连蹇 谓宦海浮沉,遭遇坎坷。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生。清·钱谦益《黄子羽六十寿序》:“余自通籍后,浮湛连蹇,强半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