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红的成语

有关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红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张红燃爆 张:陈设。张贴红纸喜报或对联,燃放爆竹。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梁启超《新民说》第11节:“考选入校,则张红燃爆以示宠荣。”
碧鬟红袖 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红颜绿鬓 绿鬓:乌黑发亮的鬓角。形容女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时。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但见它虽则随常装束,却是红颜绿鬓,俏丽动人。”
绿肥红瘦 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红情绿意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艳丽的春日景色。宋 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红妆素裹 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素裹:淡雅装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装束。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雪过天晴的景象。毛泽东《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红丝暗系 系:打结。比喻姻缘牵合。作宾语、定语;指男女结成婚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还不曾红丝暗系,先弄得白刃相加。”
愁红惨绿 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作宾语;指人的心情。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宋 辛弃疾《鹧鸪天 赋牡丹》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格外愤怒的样子。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满堂红 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处处兴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红粉青蛾 红粉:古代化妆的红色粉;青蛾:青色的娥眉。比喻美女。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见钱眼红 见“见钱眼开”。作谓语、宾语;比喻贪婪爱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其中最易辨的,就只那双贼眼,因他见钱眼红,所以易辨。”
匀红点翠 谓涂脂画眉。作谓语、宾语;指涂脂画眉。宋·陈师道《减字木兰花》词:“匀红点翠。取次梳妆谁得似。风柳腰枝。尽日纤柔属阿谁。”
红日三竿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主谓式;作宾语、状语;指天已大亮,时候不早。《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批红判白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作谓语;指嫁接花木。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脸红筋暴 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争红斗紫 形容百花争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看破红尘 红尘:佛家称人世间。看破人生事情;对一切持超脱态度。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出家为僧。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看这话头,他明明看破红尘,贪图仙景,任俺寻找,总不出来。”
面红面绿 见“面红面赤”。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等。《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倚翠偎红 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作谓语、定语;用于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面红过耳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作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红飞翠舞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穿红着绿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联合式;作谓语;形容衣着鲜艳华丽。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颜俊虽丑陋,最好妆扮,穿红着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
绿惨红愁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罗烨《醉翁谈录 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遗佳人绿惨红愁。”
红装素裹 红装:妇女的红色装饰;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素裹:淡雅装束。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两种装束。后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形容雪过天晴的景象。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披红挂绿 披:穿着。穿着鲜艳的服装或带有喜庆气氛的装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4回:“你这臭淫妇,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红挂绿是为什么?”
披红挂彩 披红绸和彩帛,以示荣宠、慰劳或喜庆。作谓语、定语;指喜庆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彩,入南郡买办物件。”
白发红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作主语、定语;形容老人的容貌。《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红旗报捷 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主谓式;作宾语;用作报喜的意思。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先生此去,何异登仙。指日红旗报捷,甚么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
眷红偎翠 形容对春色的依恋。作谓语、定语;指人贪色。宋 柳永《内家娇》词:“处处踏青斗草,人人眷红偎翠。”
披红戴花 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作谓语、定语;指喜庆。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刹时间,鼓乐大作,乐声中,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抬出了幡龙金榜。”
皓齿红唇 皓:白色的样子。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作宾语、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样。”
脸红耳赤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嫣红姹紫 指花色娇艳,亦指娇艳的花。作谓语、定语;形容鲜花的美丽。廖仲凯《金缕曲·题八大山人松壑图》词:“繁华歇尽何须吊!且由他,嫣红姹紫,一春收了。”
面红颈赤 见“面红耳赤”。作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
依翠偎红 指同年轻女子厮混的风流韵事。翠,翡翠一类饰物;红,脂粉唇膏一类化妆品。“翠”与“红”均借指女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男性。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不如且讨红裙趣,依翠偎红院宇中。”
裁红点翠 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等。南朝 梁 简文帝《东飞伯劳歌》:“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大红大紫 形容显赫、得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发迹出名。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脸红耳热 见“脸红耳赤”。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千红万紫 ①形容百花竞艳。②借指百花。作谓语、定语;指事物丰富多彩。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
露红烟紫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宋·曾巩《芍药厅》诗:“小碧阑于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红杏出墙 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作定语、谓语;指秋天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灯红酒绿 灯光与酒色;红绿相映。形容娇奢淫逸的生活;也形容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也作“酒绿灯红”。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贬义。徐迟《牡丹》五:“灯红酒绿、珠光宝气的社会,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红叶题诗 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作宾语、定语;比喻姻缘的巧合。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
惨绿愁红 绿:绿叶;红:红花。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暮翠朝红 形容爱情不专一。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情不专一。清·徐瑶《太恨生传》:“余非登徒子,誓不效杂情奴态,暮翠朝红。”
红白喜事 红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红色;又叫喜丧。白:丧葬事用白色。泛称婚丧之事。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 钱泳《履园丛话 杂话 红白盛事》:“苏杭之间,每乎婚丧喜庆为红白事,其来久矣。”
软红香土 形容都市的繁华。作宾语、定语;形容都市的繁华。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暗绿稀红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作宾语、定语;指暮春景象。明 陈汝元《金莲记 归田》:“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紫陌红尘 紫陌:京城的道路;红尘:尘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尘土飞扬。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百紫千红 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作谓语、定语;指事物丰富多彩。宋 王安石《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诗之一:“幕天无日地无尘,百紫千红占得春。”宋 辛弃疾《定风波 赋杜鹃花》词:“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红尘客梦 红尘:佛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遥望见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红尘客梦全消。”
红男绿女 指穿着各种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穿着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清 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作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春天。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行凶。"""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又红又专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作谓语、定语;指人才。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露红烟绿 见“露红烟紫”。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词:“催花雨小,著柳风柔,都似去年时侯好。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复句式;作谓语;形容是非不分,办事武断。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面红耳赤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青红皂白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绿酒红灯 形容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天伦乐事萃华堂,绿酒红灯夜未央。”
万红千紫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作谓语、定语;指事物丰富多彩。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作宾语、分句;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愤怒的样子。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尤红殢翠 比喻男女间的缠绵亲昵。
绿鬓红颜 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作宾语;指年轻人。清 洪楝园《后南柯 檀谋》:“霎时绿鬓红颜都成孤寡,并不劳挨门搜括。”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相貌。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红红火火 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红光满面 形容人的气色好,脸色红润,满面光彩。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色。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7回:“嘴边衔著牙嘴香烟,鼻端架著墨晶眼镜,红光满面,气象不同,直上楼头,东张西望。”
红口白牙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作宾语、状语;指一口咬定。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驻红却白 谓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红灯绿酒 指欢乐的生活。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作主语、定语;指生活糜烂。清·黄遵宪《邻妇叹》诗:“遥闻长官高堂上,红灯绿酒欢未足。”
万紫千红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桃红柳绿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泛指春天的景色。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愁红怨绿 见“愁红惨绿”。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心情。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刻翠裁红 喻极力修饰词藻。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毛会侯《浣雪词》,刻翠裁红,务求新颖。”
柳绿花红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酒仙遇仙禅师》:“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
大红大绿 谓颜色浓艳。作宾语、定语;指颜色浓艳。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御沟红叶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指红叶题诗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缘。亦作“御沟流叶”、“红叶之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孟棨《本事诗》记载,顾况在洛阳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宫女题诗,顾况次日也于上游题诗叶上,泛于波中,以此传情。又一说,题诗宫女名韩翠苹,诗为于祐所得,于又题诗为韩所得,韩、于最终成为夫妻。
红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作宾语;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红颜薄命 旧指美貌女子不是早死;就遇不到好人或生活多磨难。红颜:美貌女子;薄命:命运不好。主谓式;作宾语;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总则我红颜薄命。”
红袖添香 红袖:指女子的艳色衣裳。指美女伴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1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满面红光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精神很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红颜白发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等。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花红柳绿 红红的花儿;绿绿的柳条。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也形容颜色鲜艳多彩。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五代 前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贯朽粟红 见“贯朽粟陈”。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财粮富足。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红紫夺朱 夺:强取;朱:朱红,正红色。用间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红。比喻以邪夺正。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艳紫妖红 犹言姹紫嫣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渚山堂词话》卷二引元·白朴《玉耳坠金环》曲:“肯羡狂蜂殢蝶,艳紫妖红。”
红脸赤颈 形容十分激动。作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激动。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翠袖红裙 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作宾语、定语;借指妇女。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
面红面赤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激动、发怒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
柳绿桃红 形容美丽的春景。作宾语、定语;形容春天。明 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形容年轻貌美。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红愁绿惨 比喻愁思满怀,容易伤感。作谓语、宾语;指人的心情。元·无名氏《村乐堂》第四折:“我则见绿惨红愁减了精神,为何因,背地里将啼痕来揾。”
红丝待选 选:选择,挑选。指为女儿择女婿。作宾语、定语;用于择亲。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随夫贵达也。”
姹紫嫣红 姹:美丽;嫣:妖艳;美好。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也作“嫣红姹紫”。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鲜花的美丽。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青红皁白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砌红堆绿 形容春日花木繁荣的景象。作谓语、宾语;指春天的景象。宋·张孝祥《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