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白的成语
有关白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白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忠贯白日 |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
白黑颠倒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
数白论黄 |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
无瑕白玉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作宾语、定语;指人或事物。 | 清·孔尚任《桃花扇·奇扇》:“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
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联合式;作宾语;指古代读书人。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拆白道字 |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游戏。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头白齿豁 | 豁:破缺。头发白,牙齿缺。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
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作宾语、定语;指人前后不一。 | |
白日做梦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多用在斥责、谴责的场合。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
白日青天 | 白天。表示强调。 | 作宾语、分句;指大白天。 |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
白头而新 |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相识已久但不相知。 | 明 杨慎《白头而新》:“《汉书》:‘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说苑》作‘白头而新,倾盖而故’。‘而’、‘如’,古字通用。白头而新,虽至老而交犹新。” |
白驹过隙 |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朱朱白白 | 朱朱:花红的样子。红的红,白的白。指各色花木。 | 作谓语、定语;指花木。 | 唐·韩愈《感春三首》:“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白发婆娑 |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 作谓语、定语;指老人。 |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
雌黄黑白 | 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 作谓语;指胡说。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
洁白无瑕 | 洁白:指没有其它颜色污染的白色。无瑕:指没有瑕疵(斑点)。原指纯白无斑点的玉,现用来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 ||
财不露白 | 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 | 作宾语、定语;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显露。 | 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学作品。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白叟黄童 |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老少。 | 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
白话八股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苍颜白发 |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须眉交白 |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 作谓语、定语;形容年老。 | 《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 |
白首一节 |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志向。 | 《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
以黑为白 | 谓颠倒是非。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吕氏春秋·应同》:“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
苍狗白云 |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 作宾语、定语;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 |
恶叉白赖 | 耍无赖,无理取闹。 | 作宾语、定语;指无理取闹。 | 元·马致远《青衫泪》:“更待要秦楼夜金钗客,索甚么恶叉白赖,闹了洛阳街。” |
白头偕老 |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作祝颂之辞。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
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白首不渝 |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信念等。 | 《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
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
白鹤晾翅 |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 作宾语、定语;形容人的动作。 | |
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弄清缘由,处事不当。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白发千丈 |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作定语;形容老人。 | 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死标白缠 | 极力纠缠。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8回:“若不是狄周死标白缠,他还要抓空子逃跑。” |
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
数黑论白 | 见“数黑论黄”。 | 作谓语、定语;指说长道短。 |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非是俺巧言令色,素与您数黑论白。” |
乌白马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白花心血 | 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心血。 | ||
批红判白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作谓语;指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白衣苍狗 |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作主语、宾语;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一品白衫 |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 ||
青霄白日 |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作宾语、分句;指大白天。 |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作宾语、定语;指争名逐利。 |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白首无成 |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 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作为。 |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
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白华之怨 |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 偏正式;作宾语;指女子失宠。 | 《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
消损白日 | 消:耗费;损:减;白日:时光。耗费时光。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坐食嘉谷,消损白日。” |
半文不白 | 见“半文半白”。 | 作谓语、定语;指说话或文章。 |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
一唱雄鸡天下白 | 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白齿青眉 | 指青少年时期。 | 作宾语、定语;指青少年时期。 | 明 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诗:“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 |
黑牛白角 | 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 作宾语、定语;指恰中主观意想。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
白首空归 |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作谓语;指没有作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献帝纪》:“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
白驹空谷 |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 主谓式;作宾语;指能人不得志。 | 《诗经 小雅 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虚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够清虚无欲,则道心就会自然生成。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韦渠牟《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虚室上白,玄门不关。” |
吃白食 | 白吃别人的饭,光吃饭不工作,吃东西不付钱,也指不务正业专靠讹诈为生 |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
说白道绿 | 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
胡说白道 | 犹言胡说八道。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说话没根据。 | 《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
数黄道白 | 见“数黄道黑”。 | 作谓语、定语;指说长道短。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4卷:“第一件一张花嘴,数黄道白,指东话西,专一在官宦人家打蜇,那女眷们没一个不被他哄得投机的。” |
白手兴家 |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 | 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
一清二白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指非常清白;没有污点。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
平白无辜 | 清白无罪。 | 作谓语、定语;指清白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人了。” |
白头到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
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
说黑道白 |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你这丫头,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 |
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白色恐怖 |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其恐怖的气氛。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
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作宾语、定语;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黑天白日 |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 作宾语、状语;用于口语。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工作队和农工会,黑天白日,川流不息地有人看望。” |
起死人而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 复句式;作分句、定语;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多用于指老人的头发变白。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
马角乌白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作宾语、定语;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白发偕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作谓语;用于夫妻。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白发红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作主语、定语;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月白风清 | 月光皎洁;微风凉爽。形容恬静美好的夜景。 |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以白为黑 | 谓颠倒是非。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吕氏春秋·应同》:“故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 |
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不停地纠缠。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
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
皂白难分 | 皂:黑。黑白很难分辨,比喻是非不易辨别。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川剧《评雪辨踪》:“穿钉鞋的,你二天来,不要穿钉鞋,要穿草鞋嘛,免得我们秀才要评什么足迹,给他做个皂白难分。” |
急赤白脸 |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作谓语、状语;指非常焦急。 | 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
苍白无力 |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面貌及论点等。 | 朱自清《历史的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那也不免外强中干。” |
白玉微瑕 |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作宾语、定语;指美中不足。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
白发朱颜 |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褒义,形容老人的容貌。 |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
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实真相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织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
青丝白马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 |
三复白圭 | 《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 |
白吃干饭 |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
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偏正式;作状语;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白骨再肉 |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作宾语、定语;指怀才不遇。 | 见《韩非子 和氏》。 |
黄童白叟 |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泛指老人与孩子。 |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 |
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
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空口说白话 | 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光说不做事。 | 《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
平白无故 | 平白:凭空;故:缘故;原因。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 联合式;作状语;指无缘无故。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
白昼做梦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 作谓语、宾语;多用在斥责、谴责的场合。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们真是白昼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