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箕的成语

有关箕的成语

有关箕的成语共收录2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箕山之风 指隐士的风范。作宾语;指隐士的风范。清 王晫《今世说 雅量》:“[丁药园]谪居五载,略无迁谪状,躬耕自乐,洒然有箕山之风。”
南箕北斗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箕山之志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头会箕敛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作宾语、定语;指赋税繁重苛刻。《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箕山挂瓢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敬虚子《小隐书 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箕帚之使 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作宾语;指妻子。《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
执箕帚 执:拿,持;箕帚:簸箕和扫帚。指充当臣仆或妻子。借称妻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咳姓于王宫。”
毕雨箕风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风雨,比喻庶民喜好人主的恩泽。后为颂扬统治者普施仁政之词。作宾语;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亦民所好。”
煮豆燃箕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礼记 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箕裘相继 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作宾语、定语;指无用的东西。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科头箕裾 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箕风毕雨 古传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联合式;作宾语;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尚书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孔传:“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挹斗扬箕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箕裘堂构 箕:簸箕;裘:皮袍;堂:立堂基;构:盖屋;堂构:比喻子承父业。比喻能继承父兄的事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说父子相关切处,令人感注,似由阅历而得者,非泛作箕裘堂构语者所梦见。”
业绍箕裘 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窃伏自念,业绍箕裘,家藏坟索,插架之收储,趋庭之问答,其于文献盖遮几焉。”
为裘为箕 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作谓语;指子弟克承家业。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箕山之操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后汉书 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克绍箕裘 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会学着先辈人缀补兽皮制皮袄;弯着柳条制畚箕。比喻能继承先辈事业。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科头箕踞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作谓语、宾语;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唐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头会箕赋 见“头会箕敛”。作宾语、定语;指赋税繁重苛刻。《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