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断的成语
有关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断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连续不止。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愁肠寸断 |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极端忧愁苦恼。 |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
椎拍輐断 | 輐:圆。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指能适应事物,不露棱角。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
武断乡曲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情。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
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恩绝义断 |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作定语、谓语、补语;用于朋友或亲人间。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
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勤于思考,并善于作出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断长补短 |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 | 《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
独断独行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 | 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
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断脰决腹 | 脰:颈;决:破。杀掉头,剖开腹。形容惨烈的死难。 | 作谓语;形容惨烈而死。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滔滔不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作状语、定语;形容话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将作了个破题儿,又早被姑娘接过话来,滔滔不断的一套,把他四位凑起来二百多周儿、商量了将及一年的一个透鲜的招儿,说了个隔肠如见!” |
枯蓬断草 |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
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作定语、状语;形容盼望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夫妻的离异。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梦断魂消 | 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
好谋无断 | 好:喜爱,喜好;谋:计谋,谋划。爱用计谋,但缺少决断。形容人空有心计而没有胆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残编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联合式;作宾语、补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
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歪曲原意。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目断魂消 |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断线鹞子 |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 作宾语、定语;比喻不回来的事物。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
断简残编 | 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残缺的书。 | 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
龙断可登 |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 ||
断袖余桃 |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 ||
壮士断腕 | 见“壮士解腕”。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果断。 |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
飘萍断梗 |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阔十年才道旧,问关千里又言旋。飘萍断梗无根柢,愁唤羸童理破鞯。” |
蛇螫断腕 | 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
断章摘句 | 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 作谓语、定语;指抄袭。 | 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于朝,断章摘句,如振如生。” |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 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 作分句、宾语;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
残篇断简 | 残缺不全的书籍。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
音容凄断 | 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 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
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七断八续 |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魂销目断 | 谓情思凄苦。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唐·严休复《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诗:“终日斋心祷玉宸,魂销目断未逢真。” |
金断觿决 |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
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柔懦寡断 | 指软弱面不果断。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不果断。 | 语出《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
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装束。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藕断丝长 | 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遗编断简 |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吕大临《〈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 |
断怪除妖 | 谓铲除妖魔鬼怪。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无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锋断怪除妖,是是是,赁道法驱邪斩虎。” |
线断风筝 | 比喻如断线的风筝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 作宾语、定语;比喻不回来的事物。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作谓语、定语;指不连贯。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断缣零璧 | 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字等。 | 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
断璧残璋 |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
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琴断朱弦 | 比喻妇女死掉丈夫。 | 主谓式;作谓语;指死了丈夫。 | 清 洪昇《长生殿 幸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
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逸尘断鞅 |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
浮萍断梗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
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断根绝种 | 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 | 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后代。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 |
遗篇断简 | 同“遗编断简”。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梅曾亮《陈硕士〈学士授经图〉记》:“而苟其学之不足传,与传之不得其人,虽当时为诸儒所宗,而遗篇断简不可见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
藕断丝连 |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悬断是非 | 悬断:凭空推断。凭空推断是与非、对与错。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呆滞,多所未甚喻,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
独断专行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作风不民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
烟断火绝 | 指人烟灭绝。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
梦断魂劳 |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
魂飞目断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
独裁专断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作风不民主。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 |
逢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果断。 | 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
意断恩绝 | 情义和恩情断绝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
优柔失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不果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断齑画粥 | 分开捣碎的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指食物精简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断;画:断开;划分。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
断羽绝鳞 |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 作谓语、定语;指断绝音信等。 | 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
魂销肠断 | 见“魂销目断”。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刘过《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 |
瞎子断匾 | 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
踢断门槛 |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 作谓语;有讽刺意。 | |
时断时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作谓语、定语;指不连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 |
断袖之癖 | 指男子搞同性恋的丑恶行径。 | 作宾语;指男同性恋。 |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断井颓垣 |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庭院破败的景象。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断长续短 |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 | 《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
肝肠寸断 |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断线偶戏 | 像断了线的木偶,不能动弹。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犹如断线偶戏,手足掸软,连话都无了。” |
临机能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联合式;作补语;形容能人之间的合作。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割恩断义 |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
雄鸡断尾 | 断尾:断去尾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 作宾语、定语;指装疯卖傻。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
断编残简 |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 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 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
颓垣断壁 | 残垣断壁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凉残败的景象。 | 茅盾《归途杂拾》:“月光照着那些颓垣断壁,除了脚下格格的瓦砾碎响,更没有别的声音。” |
断垣残壁 |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残破的景象。 | 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
断壁残璋 | 壁: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象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壁。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 |
肝肠断绝 | 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 | 《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
思断义绝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
断无此理 |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 作谓语;指肯定没有这样的道理。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
恩断义绝 |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 联合式;作定语、谓语、补语;形容情谊断裂。 |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断梗飞蓬 | 见“断梗飘蓬”。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不固定。 |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
断木掘地 |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
当机贵断 | 当:面临;机:时机;断:决断。在紧要关头贵在立即作出决断。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果断。 | 《宋史·宋绶传》:“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
独行独断 | 同“独断独行”。 | 作宾语、定语、谓语;形容作风不民主。 |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
优柔无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不果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