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厝的成语

有关厝的成语

有关厝的成语共收录1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厝火燎原 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西南诸捷》:“惟近日东北用兵,聚三大帅娄十万众,尽没辽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势,差为不竞耳。”
自厝同异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厝薪于火 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作宾语、定语;比喻隐藏极大的祸患。《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语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无地自厝 犹无地自容。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积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作宾语、定语;指藏着很大的危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五方杂厝 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作宾语、定语;指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不知所厝 同“不知所措”。作谓语、状语;指处境很为难。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举直厝枉 举:选拔;直:笔直,正直的人;枉:弯曲,邪恶的人。选用正直者而罢黜奸邪者。作谓语;指选用贤者,罢黜奸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
厝火积薪 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隐藏极大的祸患。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