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手的成语

有关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手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枷脰械手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作谓语、定语;指被拘。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手不停毫 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括囊拱手 括囊:束紧袋口;拱手:两手合抱。指不敢进言,无所作为。作谓语、定语;指不说不干。《宋史·刘述传》:“赵拤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臣岂当如是!”
情若手足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厚。《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洗手不干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连动式;作谓语;指做过的事不再干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皲手茧足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清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凡可以愈愚者,将竭力近气、皲手茧足以求之。”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作谓语;指人的谈吐。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上下其手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举手相庆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明 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神枪手 射击技术十分高强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4回:“二来见萧王妃击死李守义,已呼他作神枪手女将军。”
手到病除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紧缩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束手待死 同“束手待毙”。作谓语、定语;指等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蹑脚蹑手 同“蹑手蹑脚”。作谓语、状语;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张天翼《春风·贝胡子》:“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空空的。”
热可炙手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权势等。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束手无计 同“束手无策”。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撒手人寰 人寰:人世。指离开人世。作谓语、定语;用于死亡。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程继先、王凤卿也撒手人寰。”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束手受戮 束:捆绑;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坐以待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
举手可采 举: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强将手下无弱兵 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心手相应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作宾语、定语;用于学习等。《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拱手加额 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加额:以手加额表祝贺。形容致敬庆贺。作定语、状语;用于表庆贺。《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日,海滨侯执帝手私语云云,帝拱手加额曰:‘皇天,皇天!’”
大手笔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家或作品。《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宋·王安石《老人行》:“翻手为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后笑。”
遂心应手 犹得心应手。形容运用自如。作谓语、定语;指得心应手。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兴哥,阿鹊在向你报喜呢,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
胼胝手足 见“胼手胝足”。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棋逢对手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三只手 扒手,小偷。作宾语、定语;用于方言。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如左右手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作谓语;指密切配合。《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目披手抄 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作谓语、定语;用于读书。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束手就困 谓无法摆脱困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唾手可得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拿不出手 由于不像样、不中看或经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来。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张爱玲《创世纪》:“她尽管阔气不要紧,我们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手啰!”
手无缚鸡之力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只手单拳 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沈璟《义侠记·委嘱》:“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单拳,若被人欺压遭人骗,我回来后将他消遣。”
留一手 保留一些本领技能不拿出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浩然《艳阳天》第114章:“没有理他的茬儿,也装作没看见他,就是为的留一手。”
举手扣额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动宾式;作谓语;用于恳求人原谅或饶恕。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小手小脚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不大方。峻青《海啸》第四章:“你喝起酒来,却小手小脚的。这未免和你的身分不相称吧!”
手到擒来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敌人捉了来。形容办事情一举成功。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七郄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不择手段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为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扎手舞脚 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动手动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手挥目送 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三国 魏 稽康《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手包办 操纵一切;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口头语。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不龟手药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敛手屏足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游手好闲 游手:闲着手不干事;好闲:喜欢安逸。游荡懒散;不愿意参加劳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
鹿死谁手 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主谓式;作宾语;用于比赛。《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抬脚动手 指一举一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倒持手板 见“倒执手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手不应心 犹言力不从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额手加礼 表示敬意。作谓语、定语;表示敬意。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外人之额手加礼者,今且相与鄙夷。”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轻脚轻手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作状语;指手脚动作很轻。沈从文《萧萧》:“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眼屎朦胧地走过床边。”
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拿手好戏 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最擅长的剧目。后用来形容最擅长的本领。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称赞人。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气是老赵的拿手好戏!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气来,好叫人们起恐慌。”
无所措手 见“无所错手足”。作谓语;指不知如何是好。《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手足失措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作谓语、状语、补语;指慌乱。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心神靡宁,顾已惭觍,手足失措。”
袖手傍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过问。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们袖手傍观,英雄拔刀相济。”
援之以手 对他人进行救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拱手让人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作谓语、宾语;指不争夺。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明知众寡不敌,守不住这个青岛,但若拱手让人,殊不甘心。”
手不停挥 手不停顿地挥写。形容不停地写作。作谓语;指不停地写作。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指手顿脚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七郤八手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慌手忙脚 见“慌手慌脚”。作定语、状语;指人的举止。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顿足搓手 着急惋惜的样子。作谓语、状语;指着急的样子。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唾手可待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得心应手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指手点脚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只手空拳 只:单。指单有一双手而没有武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回:“此时只手空拳,如何抵挡。”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束手缚脚 见“束手束脚”。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过分小心,不敢放手。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负手之歌 喻指临终前的咏歌。《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手起刀落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作谓语;指人的动作迅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拱手听命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作谓语、定语;指卑恭的样子。《明史 陈九畴传》:“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清 蒋士铨《空谷香 店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梁间存寡燕,树杪没慈乌。”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复句式;作分句;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洗手奉职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谓语、定语;指忠于职守。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手到拈来 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
捏手捏脚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很容易。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毒手尊前 泛指无情的打击。《新五代史 唐臣传 李袭吉》:“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村。”
翻手作云覆手雨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白手兴家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很差的条件下创业。沙汀《记贺龙》十一:“联络参谋极力称赞这些同志都是白手兴家的能手。”
心狠手毒 犹言心狠手辣。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肠狠毒。廖承志《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我怕会给周总理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
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只手擎天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作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今观东宫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笨手笨脚 形容动作不灵活。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灵活。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手不辍卷 辍:中止;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梁书·杨公则传》:“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拍手称快 拍着手喊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高兴愉快的样子。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宾语;含褒义。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如足如手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