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者的成语

有关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者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观者如堵墙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西汉·戴圣《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跨者不行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渴者易饮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观者如山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有志者事竟成 者:人;竟:终于;成:成功。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复句式;作状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耿渰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长者风 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爱者如宝 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6卷:“张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当计较,只是爱者如宝,添些便罢。’”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 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蔼然仁者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好人。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傍观者清 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会者不忙 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顺之者成,逆之者败 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观者猬集 猬:刺猬;猬集:像刺猬的硬刺那样多。观看的人如猬毛丛集。形容观看的人众多。作谓语、定语;比喻看的人多。清·李清《鬼母传》:“儿初见人时,犹手持饼啖,了无怖畏,及观者猬集,语嘈嘈然,方惊啼。”
观者麕集 麕:通“群”,成群。形容观看的人数众多。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二者必居其一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两种选其一。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作谓语、定语;比喻看的人多。《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复句式;作状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来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作谓语、定语;指后者胜前者。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局面。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则公卿让于朝,士庶人让于都,于鄙,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青鸟使者 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邮递员。《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作定语、分句;用于政务等。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作宾语、分句;指直接经历的事自己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博者不知 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言者无罪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书 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新唐书 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荦荦大者 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观者如堵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肉食者鄙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自胜者强 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光阴似流水。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丹之所藏者赤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忠厚长者 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作定语、分句;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观者如织 织:编织的衣物。观众像编织起来的衣物一样密。形容观看的人非常多。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秕者先行 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强者反己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作宾语、定语;指自我反省。《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弋者何慕 弋者:射鸟的人。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作谓语、定语;指隐居起来。唐·张九龄《感遇》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忘战者危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适者生存 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责备贤者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统治者。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作谓语、定语;用于选择。《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弋者何篡 弋者: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作谓语、定语;指隐居起来。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唐·牛僧孺《玄怪录·尼妙寂》:“元和初,泗州普光王寺有梵氏戒坛,人之为僧者必由之。四方辐辏,僧尼繁会,观者如市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对某问题的不同看法。《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智者所见略同 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作宾语、定语;对意见相同的表示赞美的话。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近朱者赤 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仁者能仁 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作宾语、定语;指考试官。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从者如云 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作谓语、定语;用于响应的人很多。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滔滔者天下皆是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勇者不惧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作宾语、定语;指有胆识。《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来者不善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强调来人不怀好意。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骑者善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聋者之歌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作宾语;指人谦虚。《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随者唱喁 喁:应和的声音。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佼佼者 美好、突出的人物。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杰出人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取得好效果的方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言者弗知 见“言者不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善游者溺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作分句;用于劝诫人。《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士为知己者死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观者如云 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作谓语、定语;比喻看的人多。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顺德者吉,逆天者凶 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顺:依顺;昌:昌盛;逆:违背。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指谣言。《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来者勿拒 见“来者不拒”。作谓语、定语;指收受礼品等。《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成者为王,败者为贼 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作宾语、定语、分句;指成败的结局不同。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好骑者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作宾语、定语;同“骑者善堕”。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作定语、状语;形容观看人数众多。《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时琼英这段事,东京已传遍了。当日观者如垛。”
寒附火者 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绿衣使者 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作宾语;指邮递员。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鹦鹉告事》:“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鹦鹉为‘绿衣使者’。”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宾语、定语;用于独一无二。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等。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好:喜爱;溺:淹没。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当局者迷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主谓式;作主语、宾语;指当事人糊涂。宋 辛弃疾《恋绣衾 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言者不知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蚩蚩者民 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作宾语、定语;用于蔑视的口吻。《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