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食的成语
有关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食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锦衣肉食 | 见“锦衣玉食”。 | 作宾语、定语;指奢华的生活。 | 明·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藁操冰心岂自坚。” |
食不兼肉 |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
斋居蔬食 | 斋居:家居,闲居;蔬食:粗食,素食。闲居在家,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元史·刘秉忠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
曝背食芹 | 谦言微薄之献。 | 作宾语、定语;用于微薄的贡献。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
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酒食地狱 | 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 作宾语、定语;指应酬。 |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
鼎食鸣钟 |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 作宾语、定语;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 |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
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衣食住行 |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基本需要。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尸禄素食 | 尸:居位;尸禄:受禄而不尽职。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自谦等。 | 三国·魏·曹丕《上书三禅让》:“昔有蘧敖逃禄,传载其美,所以浊世,励贪夫,贤于尸禄素食之人也,故可得而小。” |
盗食致饱 |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 作宾语、定语;用于谋生。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强食靡角 | 指饱食而角力求胜。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殷敬顺释文:“《韩诗外传》云:‘靡,共也。’《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一说,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见俞樾《诸子平 |
粝食粗餐 | 粝:粗米;餐:饭食。指食物粗糙。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饮食。 | 《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
食箪浆壶 |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作状语;指军民关系。 |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饮冰食蘖 | 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率兽食人 |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统治者虐政害民。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
不食周粟 |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衣单食缺 | 衣裳单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 |
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 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 |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 |
食不累味 | 同“食不二味”。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
昃食宵衣 |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
衣租食税 |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
凿饮耕食 | 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衣宵食旰 |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耳食之论 |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食之见”、“耳食之学”。 | 作主语、宾语;指无稽之谈。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强食自爱 |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慰人。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 |
鹑居鷇食 |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蔬食布衣 |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
钟鸣鼎食 | 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豪华、排场。钟鸣:吃饭时敲钟;鼎食:列鼎而食。 | 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 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食方于前 | 同“食前方丈”。 | 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 |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
井渫不食 |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 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
食不求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退食从容 |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 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 |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鲸吞蚕食 |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 作谓语、宾语;指侵吞。 | 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
衣单食薄 |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
嗷嗷待食 |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于困境需要援助。 |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
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富足。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解骖推食 | 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缝玉人,解骖推食。” |
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伴食中书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作主语、宾语;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
食不糊口 | 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 作定语、状语;用于生活。 |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
缺衣少食 |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 作谓语、定语;指贫困。 | 明李贽《焚书 复李渐老书》:“即此衣食之赐,既深以为喜,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
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望屋以食 | 见“望屋而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叶适《外论》:“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
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指粮食的重要性。 |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食少事繁 | 见“食少事烦”。 | 作谓语;形容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任务。 | 《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
箪食壶酒 | 箪:盛饭竹器。一箪食,一壶酒。指少量饮食。 | 作宾语、定语;指少量饮食。 | 明 李东阳《中书舍人徐君寿六十序》:“今以箪食壶酒与人则终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广大莫测,故有终身囿之而不知者。 |
食不念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
食淡衣粗 |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
食不充肠 | 见“食不充饥”。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艰难。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
日食万钱 |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 紧缩式;作补语、定语;形容饮食极奢侈。 | 《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不劳而食 | 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不劳动而得。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
不食人间烟火 |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或作品等。 | 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艰食鲜食 | 艰食:指人力耕种的五谷粮食;鲜食:指鸟兽鱼鳖等鲜货。指五谷粮食和鱼鲜。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吃白食 | 白吃别人的饭,光吃饭不工作,吃东西不付钱,也指不务正业专靠讹诈为生 | 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
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肉食者鄙 |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 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壶浆箪食 | 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 作宾语、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 宋·苏轼《新渠诗》序:“予方为旅人,不得亲执壶浆箪食,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 |
卑宫菲食 |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 作宾语、定语;指不讲究享受。 | 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
鸟为食亡 | 鸟儿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 | 作宾语、定语;指本能。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13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攻苦食啖 | 见“攻苦食淡”。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不种田却有饭吃,不织布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劳而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饥不遑食 | 同“饥不暇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
食不重味 | 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
豕食丐衣 |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
践土食毛 |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
凤食鸾栖 |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
靡衣偷食 | 靡:华丽;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偷食,倾耳以待命者。” |
食租衣税 |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依靠收取百姓的租税生活。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 |
二旬九食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食不知味 | 同“食不甘味”。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
日旰不食 | 同“日旰忘食”。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
日旰忘食 |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
弊衣蔬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生活。 |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生众食寡 |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食荼卧棘 |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
节衣素食 |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俭。 |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作定语、分句;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食亲财黑 |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 ||
推食解衣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对人热情关怀。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击钟鼎食 |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 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
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饥不暇食 |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
弱肉强食 |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元 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 |
甘食好衣 | 甘:甜。指吃穿都是好的。形容生活奢华。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余食赘行 |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东西。 |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
箪食壶浆 |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 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作谓语、定语;指闲人。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望屋而食 |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
八珍玉食 | 泛指精美的肴馔。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珍美的食品。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食古不化 |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
足兵足食 | 见“足食足兵”。 | 作主语、宾语;指军备。 |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
辍食吐哺 | 辍:停止;哺:口中的食物。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作谓语;指人饭中发怒。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