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怕的成语
有关怕的成语
有关怕的成语共收录45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胆小怕事 |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 作谓语、定语;指没魄力。 |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
天不怕,地不怕 | 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 | 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
怕死鬼 | 怕死的人。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骂人。 |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14章:“这个怕死鬼,还真是煞费心机哪!”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怕处有鬼 | 越是害怕的地方越是有鬼出现。比喻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出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二章:“正如俗话所说:怕处有鬼。” |
担惊忍怕 |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
真金不怕火 |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
前怕狼,后怕虎 |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耽惊受怕 | 担受惊吓。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乳犊不怕虎 |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 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 鲁迅《<集外集>序言》:“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这真好像是‘乳犊不怕虎’。” |
怕风怯雨 |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艰难困苦,娇气十足。 | 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汤风冒雪,忍寒受冷;有一等人怕风怯雨,门也不出。” |
贪生怕死 | 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 作宾语、定语;指强中自有强中手。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9回:“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 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
欺软怕硬 | 欺:欺凌;怕:害怕。欺负软弱的人;畏惧凶狠的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光景。” |
人怕出名猪怕壮 |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
受怕担惊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 |
吃惊受怕 | 受惊骇。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
心惊胆怕 | 内心惊惧害怕。 |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
躭惊受怕 | 犹言担受惊吓。 | ||
神惊鬼怕 | 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也指让人十分惊惧。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
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欺硬怕软 | 欺:欺凌。怕:害怕。欺凌强硬的,害怕软弱的。指吃硬不吃软。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欺硬怕软,吃苦不甘,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 |
真金不怕火炼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 主谓式;作分句;含褒义。 |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担惊受怕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真金不怕火来烧 |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 作宾语、分句;指真理。 | 郭沫若《相见以诚》:“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
怕三怕四 | 这也怕,那也怕。比喻顾虑太多,不能做出决定。 | 作谓语、定语;指胆小怕事。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昌叫你写,就是说你行,叫你拿主张。你怕三怕四干什么。” |
怕硬欺软 | 害怕强硬的,欺负软弱的。 | 作谓语、定语;指人畏强欺弱。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
前怕龙,后怕虎 |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 作宾语、分句;指顾虑重重。 | 明 冯惟敏《朝天子 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
怕死贪生 | 同“贪生怕死”。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没有骨气。 | 《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怕痛怕痒 | 比喻畏首畏尾,顾虑重重。 | 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小。 | 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哈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怕鬼有鬼 | 比喻害怕什么,偏偏要碰到什么。 | 作宾语、定语;指害怕什么,偏会碰到什么。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最恶的是虫名,他偏要钻出来,真是‘怕鬼有鬼’。”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 |
不怕官,只怕管 |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形容服从管辖自己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
拈轻怕重 | 拈:用手指拿东西。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