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讽的成语

有关讽的成语

有关讽的成语共收录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讽多要寡 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讽一劝百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意在使人警戒。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讽德诵功 赞美、颂扬功德。作谓语;指歌功颂德。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劝百讽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作谓语、定语;指方法不对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借古讽今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对现实不满。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冷嘲热讽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