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沿的成语
有关沿的成语
有关沿的成语共收录1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酌古沿今 |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
沿门持钵 |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 作谓语、定语;指乞讨。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
无边无沿 | 见“无边无际”。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广阔。 | 徐光耀《平原烈火》:“他们就在这一个连一个的村庄里头,就在这一块无边无沿的平原上,鱼儿一样地游来游去。” |
相沿成俗 |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3回:“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
相沿成习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作谓语;指成为习惯。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
沿波讨源 |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 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
沿流溯源 | 沿:顺着。循着水流寻找源头。比喻深究事物的本末。 | 作谓语、定语;指追求事物本源。 | 《清史稿·骆嘉淦传》:“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 |
沿门讬钵 | 见“沿门持钵”。 | ||
托钵沿门 | 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 作谓语、定语;指乞讨。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
沿门托钵 |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
沿才受职 |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受,一本作“授”。 |
沿才授职 | 沿:顺着,按照;授:任命。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
飞沿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
沿流讨源 | 犹沿波讨源。 | 作谓语、定语;指追求事物本源。 | 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之所得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