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利的成语
有关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利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名缰利锁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名利束缚人。 |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国利民福 |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
流年不利 | 流年:旧时算命的人逐年推算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叫“流年”;这里指某一个年头、时间。时运不好。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致如此。” |
厚生利用 |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作谓语;用于为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除患兴利 | 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 ||
蜗名微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耒耨之利 | 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 | 作宾语;指农事。 | 《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
废物利用 |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 作宾语;指充分利用能源。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
辩口利辞 | 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 作宾语、定语;形容能言善辩。 | 汉 班昭《女诫》:“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
微名薄利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
能牙利齿 |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 ||
损己利人 |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
无往不利 |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 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指处处行得通。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损人利己 |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进利除害 | 犹言兴利除害。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 |
违害就利 |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
利出一孔 |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
兴利剔弊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
公私两利 | 见“公私两济”。 | 作谓语、宾语;指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利锁名缰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名利束缚人。 |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
利口捷给 |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
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作谓语、定语;指人口才好。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秣马利兵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作谓语;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涓滴微利 |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利。 |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
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威胁利诱 |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 作谓语、宾语;指软硬兼施的手段。 |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
邀名射利 | 求取名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2卷:“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内伤骨体,外乏筋肉。” |
船坚炮利 |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 作谓语、定语;形容海军强盛。 | 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
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作谓语、定语;指人办事的原则。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贪夫狥利 | 同“贪夫徇财”。 | ||
利缰名锁 |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名利束缚人。 |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
蜗名蝇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
有利可图 |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 作谓语、定语;指人或事情。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
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
地无遗利 | 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 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
去害兴利 | 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
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蝇头微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
惟利是逐 | 指惟利是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丰功厚利 | 指巨大的功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班彪《王命论》:“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累之业。” |
射利沽名 | 谋取财利和名誉。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等。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
名鞿利鞚 | 犹名缰利锁。 | ||
唯利是从 | 从:追逐。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利令智惛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形容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 | 作谓语、定语;指贪财。 |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
渔人得利 |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有一利即有一弊 | 弊:弊病,害处。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客观看待。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
兴利除弊 |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蝇头小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没查没利 | 谓言语不实。 | ||
渔人之利 |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
利令智昏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
唯利是求 | 见“唯利是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惟利是命 | 犹言惟利是图。 | 作谓语、定语;指惟利是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
有害无利 | 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坏人坏事等。 | 东汉·班固《汉书·吾丘寿王传》:“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 |
见利思义 |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利害得失 |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作主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兴利除害 | 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 作谓语、定语;指人办事的原则。 |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
名缰利索 |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 作宾语、定语;比喻名利束缚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干净利落 |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性格。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因利乘便 | 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人。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
利害攸关 |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告等。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求名求利 | 追求名利。 | 作谓语、定语;指追求名利。 |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
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作谓语、定语;指利国利民。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避害就利 |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
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蝇利蜗名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卢炳《念奴娇》:“回首蝇利蜗名,微官多误,自笑尘生袜。” |
尸利素餐 | 尸:居位;尸利: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自谦等。 | 《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威迫利诱 |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
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作谓语;指有好处也有坏处。 |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这些办法,这些道路,对我们当时情况又各有利弊。”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过有利。 | 作谓语、定语;指弊端很多。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
成败利钝 |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向做事的人说明利害关系。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渔翁之利 | 犹言渔人之利。 | 作宾语;指意外收获。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急于求成。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既得利益 |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 |
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正其谊不谋其利 |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自利利他 | 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
利用厚生 |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唯利是视 |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
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权衡利弊 |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贪荣慕利 | 慕:羡慕。贪求荣誉,慕财图利。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贪慕虚荣。 | 《周书·柳带韦传》:“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