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草的成语
有关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草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草蛇灰线 |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 《花月痕》第五回回评:“写秋痕,采秋,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草蛇灰线,马迹蛛丝,隐于不言,细入无间。”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
草间求活 | 草间:草野之中。形容只求眼前能马马虎虎活下去。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苟且偷安地活下去。 | 《晋书 周顗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
轻尘栖弱草 | 比喻人生无常。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生。 | 汉·刘向《列女传》:“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辛苦乃尔!” |
打草惊蛇 |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
杀人如草 |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 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等。 |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群横日劫,杀人如草。” |
惹草沾风 | 比喻迷恋女色,与配偶以外的女性发生暖昧关系。 | 作谓语、定语;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 |
如泣草芥 |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 宋 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作宾语、分句;指提前做好准备。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野草闲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宋 辛弃疾《定风波》词:“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
剪草除根 |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草头天子 |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 作主语、宾语;指强盗头子。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草薙禽狝 | 薙:除草;狝:杀戮。像割除野草,捕杀禽兽一般无所顾惜。比喻肆意屠戮,无所顾惜。 | 作谓语、宾语;指残忍。 | 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狝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
枯蓬断草 | 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
草木知威 |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 作宾语;形容威势极大。 |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
霜行草宿 |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 作谓语、定语;用于旅行等。 | 《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
落草为寇 |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 作谓语、定语;指当强盗。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落草为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鞠为茂草 |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鞠,通“鞫”。 | 作谓语、分句;形容荒败。 | 《晋书·石勒载记》:“诚知晋之宗庙鞠为茂草,亦犹洪川东逝,往而不还。” |
墙头草 | 比喻无主见的人、顺风倒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 |
长林丰草 |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 |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
饭糗茹草 |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生活清苦。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
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沾风惹草 | 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 |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男性。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
疾风劲草 |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 作宾语、定语;比喻立场坚定,忠贞可靠。 | 《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
草偃风行 | 见“风行草偃”。 | ||
丰草长林 | 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 | 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 | 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
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黄冠草履 | 见“黄冠草服”。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衣着。 |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瑶草琪花 | 亦作“瑶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贵奇异的花草。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行不到一里之间,但见荆棘为篱,外面都是青松翠柏,篱内尽是瑶草琪花。” |
粘花惹草 | 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男子勾引女子。 | 元 商衜《一枝花 远寄》:“粘花惹草心,招揽风流事。” |
化若偃草 | 谓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语本《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惊蛇入草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 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
草菅人命 | 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仗势行凶,不顾别人死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草草率率 | 指人做事马虎,不细致。 |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她于是就草草率率收拾起一个出门的提包,准备第二天动身。” |
与草木俱朽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
草莽英雄 | 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 作主语、宾语;指民间英雄。 |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
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彻底成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铲草除根 | 铲:消灭;除:去掉。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作谓语、宾语;指彻底成事。 | 明·沈鲸《双珠记·协谋诬讼》:“自古道杀人见血,铲草除根。” |
琪花瑶草 | 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奇花异草。 | 王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
瑶草奇花 | 指仙境中的花草。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奇特的花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
春晖寸草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 作宾语、定语;指亲情。 |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与草木同腐 |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
茅屋草舍 |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
绿草如茵 |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 ||
百草权舆 | 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 作谓语、定语;指春天到来。 | 《大戴礼记·诰志》第九卷:“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
粮多草广 | 比喻战备物资充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明 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俺这蒲州,地方宽阔,粮多草广,军民好汉,我何不起兵播乱。” |
油干灯草尽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弁言》:“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油干灯草尽’,资本主义进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渐渐地崩溃,在目前‘油’虽还未‘干’,‘灯草’虽还未‘尽’,但这样下去,是朝着‘油干灯草尽’的路线走去,这是很显然的趋势。” |
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节操坚定。 |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屯粮积草 | 储存粮食和草料。 | 作谓语、定语;指备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
寸草衔结 | 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 作宾语、定语;用于报恩。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
草木愚夫 |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 作宾语、定语;指村民。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
浮沉草野 | |||
三顾草庐 | 见“草庐三顾”。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
衔环结草 |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作宾语、定语;指感恩报德。 | 《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 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
迷花沾草 | 指拈花惹草。 | 作谓语、宾语;指拈花惹草。 | 明 孟称舜《娇红记 双逝》:“休只为迷花沾草,断送了美身躯。” |
草率了事 | 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做事马马虎虎。 | 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惹草拈花 | 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旧时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
兔子不吃窝边草 |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训人。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
救命稻草 | 借以活命的稻草。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王朔《永失我爱》:“我可知道人抓住救命稻草是什么手劲儿了。” |
结草衔环 |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
惹草粘花 | 惹:招引。比喻随处迷恋于不正当的男女情爱。 | 作谓语、定语;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时向湍制台跟前勾搭。” |
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
一草一木 | 一棵草;一棵树。比喻细小或平常的东西。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细小平常的东西。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
寝苫枕草 | 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 | 作谓语、宾语;用于守孝。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居倚庐,寝苫枕草。” |
草草收兵 |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 作谓语、宾语;指不负责任。 |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
秋草人情 | 形容人情冷漠,如同日益枯黄的秋草一样。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
惹草沾花 | 见“惹草拈花”。 | 作谓语、定语;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 |
风行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风行草偃 |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沾花惹草 | 犹言沾风惹草。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好色。 | 《花城》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
嫩草怕霜霜怕日 | 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 作宾语、定语;指强中自有强中手。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9回:“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
藉草枕块 | 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 作谓语、宾语;形容十分悲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
积草囤粮 | 积:积累;囤:囤积。指储存粮食和草料等战备物资。 | 作谓语、宾语;指储存战备物资。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5回:“蜂屯蚁聚施威武,积草囤粮待战争。” |
剗草除根 | 斩草除根。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瑶草琪葩 | 见“瑶草琪花”。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郑真《王叔远先生拟挽辞》:“瑶草琪葩,露滋芳些;羡门、偓佺、杂楤珩些。”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
与草木俱腐 |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古来贤豪,不遭兴运,埋光铲采,与草木俱腐,可胜咤哉!” |
十步香草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承星履草 |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辛劳。 |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作宾语、定语;指荒凉的地方。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草船借箭 |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
风驰草靡 |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草腹菜肠 | 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 | 作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 |
依草附木 |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
草木荣枯 |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 作宾语、定语;用于自然现象。 | 《大自然的语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
闲花埜草 | 见“闲花野草”。 | ||
异草奇花 | 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难得的花草。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作宾语、定语;指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视如草芥 | 草芥:不知名的小草。看成像小草一样轻贱。 | 补充式;作谓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拈花惹草 | 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到处留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1回:“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二岁,也有几分人材,又兼生性轻薄,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 |
寸草春晖 |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父母养育之恩难报答。 | 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与草木同朽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 | 作宾语;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草草了事 | 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指做事马马虎虎。 | 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
风行草从 | 见“风行草偃”。 |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