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忘的成语
有关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忘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殉义忘生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流连忘返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
废寝忘餐 | 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念念不忘 |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 偏正式;作谓语;指时刻挂在心上。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得意忘筌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忧国忘家 |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 作谓语、定语;指一心为国。 |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没世不忘 | 一辈子也忘不了。 | 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 |
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数典忘祖 |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
流宕忘反 | 流宕:流浪,飘泊;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 | 作谓语;指长期在外面飘泊。 |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
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 | 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 |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图身忘国 | 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
记功忘失 | 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 作宾语、定语;用于衡量一个人。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
出公忘私 | 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忘掉私情。 |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
不忘故旧 | 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记老朋友。 | 作谓语;用于处世。 |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多谢大王不忘故旧。” |
忘餐失寝 | 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 明·崔时佩《西厢记·北堂负约》:“小生只为小姐,忘餐失寝,梦断魂芳,常忽忽如有失。” |
至仁忘仁 | 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
感遇忘身 |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 作谓语、定语;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 | 《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
久久不忘 |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 陶铸《松树的风格》:“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 | |
理不忘乱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
忘生舍死 | 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 作谓语、定语;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呀,可怎生帐前空挂着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 |
遗物忘形 |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留连忘返 | 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舍不得离去。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留恋。 | 《南史·刘纡传》:“每游山泽,辄留连忘返。” |
背恩忘义 |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 | 《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
忘年之契 |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唐 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忘年之契。” |
国而忘家 |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
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圣人忘情 | 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 作宾语、定语;指不为感情所动。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鸥鹭忘机 |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
久要不忘 |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 作谓语、定语;指不忘旧交。 |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公耳忘私 | 见“公尔忘私”。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心为公。 |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
入鲍忘臭 | 鲍鱼:咸鱼。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入鲍忘臭,效尤至祸。” |
乐而忘返 | 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流连忘返。 | 《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忘形交 |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 作宾语;用于交往。 | 《新唐书 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
见利忘义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日旰忘食 |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后汉书·儒林传上·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
弃信忘义 |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
得鱼忘荃 |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过河拆桥。 |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
忘象得意 | 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
盛不忘衰 | 盛:兴隆,盛大。兴盛时不忘记衰败时。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谋远虑。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及孝元时,仪罢守塞之备,侯应以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 |
忘战者危 |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
鸥鸟忘机 | 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
乐而忘归 |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 作谓语;指非常留恋。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
忘餐废寝 | 见“忘寝废食”。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
忘战必危 |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
不忘久要 |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记旧友情。 | 作谓语;用于处世。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
废食忘寝 | 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刻苦努力。 |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望然。” |
忧国忘私 | 忧:忧虑。忧虑国事,忘记了私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
从流忘反 | 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记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照这样从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会有‘甲斋父亲’‘乙亭儿子’的通称了。” |
乐而忘死 |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
遗世忘累 |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于江海,或养操于山林,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 |
得鱼忘筌 |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忧公忘私 |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
忘其所以 |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
痿不忘起 | 痿:肢体萎弱。肢体萎弱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意志坚强。 | 作谓语;指意志坚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信列传》:“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 |
殉义忘身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
破死忘生 | 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张太太]今日在舅太太屋里听得姑爷果然中了,便如飞的从西过道儿里直奔到这里来,破死忘生的大着胆子上去,要当面叩谢魁星的保佑。” |
忘年之交 |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 作宾语;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的朋友。 |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记功忘过 | 见“记功忘失”。 | 作宾语、定语;用于衡量一个人。 |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
半面不忘 | 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 作谓语;形容记忆力极强。 | 《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
没世难忘 | 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 | 作谓语、定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礼记 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
徇国忘身 |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
逐流忘返 | 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谬说滋起。” |
铭记不忘 | 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梁晓声《表弟》:“我相信,他将庆幸自己的生活里出现过那么一个女孩儿,他将对我终生铭记不忘!” |
徇国忘家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
忧国忘身 | 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
得意忘象 |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忘恩失义 | 犹忘恩负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谴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复杂式;作谓语、宾语;指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徙宅忘妻 |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 西汉 刘向《说苑 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
相忘江湖 |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流连忘反 |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十分留恋。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
舍生忘死 |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
不忘母训 | 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 作谓语、定语;指牢记母亲的教诲。 |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每饭不忘 | 指时刻不忘。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时刻不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
贫贱之交不可忘 |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
没身不忘 | 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 | 作谓语、定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
指敌忘身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
勿忘在莒 | 比喻不忘本。 | 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
忘恩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恩:恩惠;负:违背;义:情义。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谴责。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
发愤忘食 |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偏正式;作补语、定语;形容十分勤奋。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忘年交 |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南史 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
日昃忘食 |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勤奋。 | 《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
勿怠勿忘 |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 | |
贵人善忘 | 用来嘲讽人善忘。 | 作定语、宾语;用于讥笑人。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就是大帅前日,也曾推举项城,难道是贵人善忘吗?” |
日旰忘餐 | 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上 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
没齿难忘 | 终身不能忘记。 | 作谓语;指终身不能忘记。 | 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
梦寐不忘 | 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 | 作谓语、定语;指永远记住。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一日大事之日,吾以是自信,吾以是自慰。” |
说东忘西 | 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柳青《狠透铁》:“再加上社员们负责的思想状况,劳神劳得他颠三倒四,说东忘西。” |
铭感不忘 |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 作谓语、定语;指永远记在心上。 |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 |
汲引忘疲 | 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记了疲劳。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 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
丢三忘四 | 见“丢三落四”。 | 作宾语、定语;指粗心。 | 《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