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抓的成语

有关抓的成语

有关抓的成语共收录2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抓拿骗吃 招摇撞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方言。
眉毛胡子一把抓 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作宾语、定语;指主次不分。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七章:“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捉奸见双,抓贼见赃 奸:通奸;赃:赃物。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抓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梦。”
心痒难抓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隔靴抓痒 同“隔靴搔痒”。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没有抓住关键。《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抓尖要强 指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抓耳搔腮 见“抓耳挠腮”。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焦急、生气、心乱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搔头抓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抓破面皮 见“抓破脸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老舍《二马》第五段二:“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他一点看不出来。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非说不可了!”
头发胡子一把抓 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主次不分。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抓乖卖俏 见“抓乖弄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
抓小辫子 比喻抓住缺点作为把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季羡林《牛棚杂忆》:“训话者每天主要做法是抓小辫子,而小辫子我们满头都是,如果真正没有,他们还可以栽在你头上嘛。”
捉奸要双,抓贼要赃 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刘流《烈火金钢》第26回:“你别着急啊,捉奸要双,抓贼要赃,慢慢地来,等抓住他的证据再说。”
抓破脸皮 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作谓语、状语;指公开吵架。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虽说娘儿们打起仗来不用机关枪,然而动不动就抓破脸皮也就不得了。”
抓头挖耳 形容竭力思索。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抓破脸子 见“抓破脸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张天翼《清明时节》二:“我一直忍住了没跟人抓破脸子,你莫逼得太狠。”
抓纲带目 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鬼抓狼嚎 同“鬼哭神号”。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大声哭叫。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狼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抓牛鼻子 比喻抓工作能够抓根本、抓重点。作谓语、定语;指抓重点。
抓耳挠腮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焦急、生气、心乱等神情。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抓腮挖耳 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抓心挠肝 比喻十分难受。作谓语、定语;指心情难受。关庚寅《“不称心”的姐夫》:“妈妈急得抓心挠肝,想去看看吧,工作脱不开。”
抓乖弄俏 耍聪明,卖弄乖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抓乖弄俏之处,且进去!且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