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义的成语

有关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义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知义多情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讲仁德。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违恩负义 违逆自己的恩人,有负其往日情义,使之受到伤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忘恩负义。《南齐书·扶南国传》:“永不恭从,违恩负义,叛主之愆,天不容载。”
保守主义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义不辞难 辞:推辞。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轻财仗义 犹轻财重义。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大方。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殉义忘生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轻财重义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大方。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义胆忠肝 指为人正直忠贞。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等。《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晓以大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义不生财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恩绝义断 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作定语、谓语、补语;用于朋友或亲人间。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首倡义举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背义忘恩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修仁行义 修:实行。施行仁爱正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行侠好义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义海恩山 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义结金兰 结交很投合的朋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太平御览》引《吴录》:“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没仁没义 没有一点仁义。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了一个。”
望文生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开宗明义 开:阐述;宗:主旨;明:说明;义:意思。本为《孝经》第一章篇名;它说明全书的主旨;后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主要意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与写文章。《孝经 开宗明义章》宋 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大仁大义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作宾语、定语;指仁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操,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现实主义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见义勇为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高义薄云天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作谓语、定语;指人仗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首唱义举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缘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义断恩绝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仁浆义粟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义气相投 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作谓语、定语;指情投意合。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乡风慕义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作谓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延颈举踵,媀媀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形式主义 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做样子。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深文奥义 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孤恩负义 背弃恩义。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辜恩背义 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作谓语、定语;指忘恩负义。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毫无疑义 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表示完全明确肯定。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作谓语、定语;指有节操。《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取义成仁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负德背义 犹言负恩背义。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义形于色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主谓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微言精义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作主语、宾语;指语言功夫好。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内仁外义 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伏以阁下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兴能,哀穷而悼屈。”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晋书 忠义传序》:“虽背恩忘义之徒不可胜载,而蹈节轻生之士无乏于时。”
假人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
孤文只义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斯时通古今者起,以世运如是其殊科,王与霸如是其殊统;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竹帛烂,师友断,疑信半;为立德、适道、达权之君子,若此其难也。”
轻死重义 见“轻死重气”。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旧唐书·崔融传》:“若乃富商大贾,豪宗恶少,轻死重义,结党连群。”
仗义直言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作谓语、宾语;指敢说话。《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悲观主义 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仁至义尽 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弃信违义 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作谓语、定语;用于指责、谴责的场合。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本本主义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死搬教条。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本位主义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私心重。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义不取容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道同义合 犹言道合志同。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闭关主义 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政策。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满腔义愤 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作谓语、定语;用于愤怒。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忠驱义感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辞不达义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表达不当。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多情多义 指重情谊。作谓语、定语;指重情谊。《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向风慕义 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明 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首唱义兵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深文大义 深奥的大道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叶圣陶《四三集·招魂》:“谈话不敷衍,不散慢,即使并没有什么深文大义谈出来,但灵魂与灵魂对面,总觉有古人诗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乐趣。”
寡恩少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内,有一个知疼着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
三谏之义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义愤填胸 指胸中充满义愤。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愤。《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无情无义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轻财贵义 犹言轻财重义。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很大方。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见利思义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天经地义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见义当为 见“见义必为”。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赵实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吉阳县令。”
弃信忘义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遵道秉义 犹言遵守道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唐·柳宗元《清河张府君墓志铭》:“逮夫弱冠,遵道秉义。”
负恩背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作谓语、定语;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释生取义 犹言舍生取义。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轻身重义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寡恩薄义 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求生害义 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假仁假义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连动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仗义执言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仁义之兵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仗节死义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从容就义 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就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非常镇静;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为革命而献身。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哲学等。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思断义绝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大义凛然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联合式;作状语;含褒义,形容勇士与英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自由主义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
背恩弃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
恩断义绝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联合式;作定语、谓语、补语;形容情谊断裂。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以义割恩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殉义忘身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作谓语;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见义敢为 见“见义勇为”。作谓语、定语;指勇于做好事。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