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情的成语
有关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情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情见埶竭 | 同“情见势屈”。 | ||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
情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 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厚。 | 《剪灯新话·孙恭人传》:“乃顾视其卒,周其饮食,宽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
反脸无情 |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它就反脸无情,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起来。”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触景生情 |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引起回忆的事物。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虚情假意 |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
详情度理 | 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 ||
渭阳之情 | 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 | 作宾语;指甥舅情谊。 | 《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
温情密意 | 谓情意温柔亲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瞿秋白《饿乡纪程》:“然而散见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飞色舞,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之先声。” |
低情曲意 | 谓对不住,不得已。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
望影揣情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
心服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 | 作谓语、状语;形容发自内心。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如果心服情愿,叫他写个凭据来,银子早迟不要紧的。” |
矫情镇物 | 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 《晋书 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
情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入情入理 | 形容合乎情况和道理。入:合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明 张岱《陶庵梦忆 柳敬亭说书》:“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
情真意切 | 谓情意十分真切。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与人之间。 |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神情恍惚 |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
望云之情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 作宾语;指思念父母的心情。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红情绿意 |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艳丽的春日景色。 | 宋 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
怀土之情 |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 作宾语;指怀念故乡的情感。 | 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
情理难容 | 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 | 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原谅。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 |
阿旨顺情 | 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政体》:“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
闲情逸志 | 同“闲情逸致”。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要知世间好事甚多,谁有那些闲情逸志去做。” |
饰词矫情 | 饰:修饰。修饰言辞掩盖真相。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 |
七情六欲 | 泛指人的情欲;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至求仙一事,无非远离红尘,断绝七情六欲,一意静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
高情逸兴 | 清高超逸的情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兴致等。 | 《宣和画谱 胡擢》:“尝谓其弟曰:‘吾诗思若在三峡之间闻猿声时。’其高情逸兴如此。” |
神情自若 | 自若:自然,不变常态。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马南邨《燕山夜话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神情自若,并不烫手。” |
情投谊合 | 同“情投意合”。 | 作谓语、定语;指投合。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奇情异致 | 致:情趣。奇特的感情,与众不同的情趣。形容奇特怪异的情致和风度。 | 作宾语、状语;用于情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若是薛蝌在家,他便抹粉施脂,描眉画鬓,奇情异致的打扮收拾起来。” |
禁情割欲 | 制约感情和欲望。 | 作谓语、定语;指节欲。 | 汉 王充《论衡 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 |
畅叙幽情 | 畅:尽情;叙:叙谈。尽情地叙谈倾诉。 | 作谓语;用于交往。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怡情养性 | 怡养性情。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茅盾《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侯,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 |
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的关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上情下达 |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 作宾语、定语;指上下沟通。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
移情遣意 |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
情趣横生 | 指在举止、礼貌和外表上表现得得体、风雅、有风趣。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作品。 | |
空头人情 | 虚假的情意。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虚情假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 |
厚貌深情 |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 庄周《庄子 列御寇》:“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
恣情纵欲 | 谓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纵情欲。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遣兴陶情 | 遣释意兴,陶冶情趣。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人。 |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这首词说着人世上诸般戏事,皆可遣兴陶情。”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
情天孽海 | 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 作宾语;指感情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
骨肉之情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作主语、宾语;指至亲。 |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
揆理度情 | 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 |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指从情理上揣度。 | 明 刘若愚《酌中志 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
蝶意莺情 | 意:心愿,意向;莺:黄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第三卷:“蝶意莺情留恋处,还在余花剩柳。” |
私情密语 | 私:不公开;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话 | 作宾语、定语;指秘密的情话。 | 清·李渔《凰求凤·避色》:“你这等私情密语,他耳边只愁恹弃。” |
含情脉脉 |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 补充式;作定语、状语;形容用眼神传递情意。 | 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
人情恟恟 |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是时,都下人情恟恟,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
情投意和 |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 ||
语重情深 | 犹言语重心长。 | 作定语、状语、宾语;用于教诲等。 | 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忽蒙佳什誉过庭,语重情深谁敢荷?” |
情天泪海 | 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
鱼水之情 |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 作谓语、定语;用于关系等。 |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作谓语、宾语;指男女调情。 | 曹禺《日出》第三幕:“在地狱一般的宝和下处,充满着各种叫卖、喧嚣、女人诟骂、打情卖笑的声浪。” |
怡情悦性 | 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情深似海 |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 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 | 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
秀才人情 |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柔情蜜意 | 温柔甜蜜的情意。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柔情密意 |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 作主语、宾语;用于男女关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淡水交情 |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 | 作主语、宾语;指君子之交。 | 《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不近人情 |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言行不合情理。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看景生情 | 指见机行事。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随机应变。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非是燕青敢说口,临机应变,看景生情,不倒的输与他那呆汉。” |
暧昧之情 |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 作宾语;用于男女之间。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
谈情说爱 | 谈恋爱。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 钱钟书《围城》:“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 |
无情无绪 | 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 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情绪等。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 |
情孚意合 | 同“情投意合”。 | 作谓语、定语;指投合。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
两厢情愿 | 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 用来指事情发生的双方都愿意。一般作主语、谓语、分句。 | 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世道人情 |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社会状况。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矫情饰行 | 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隋书 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
曲尽人情 | 曲:委婉。委婉巧妙地刻画人的心思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宋·邵雍《观诗吟》:“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
矫情饰诈 | 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 朱熹《与宰执札子》:“伏念熹昨以蒙思进职,辄具辞免,非敢矫情饰诈,罔上盗名。” |
寓情于景 |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 作谓语、定语;指写作。 | 《山水田园诗传·前言》:“进入写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
情不自胜 | 胜:承受。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 | 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 南朝·宋·宋明帝《罪始王休仁诏》:“官寻悲痛,情不自胜。” |
人情世故 | 世故:处世的经验。指为人处世的习惯、道理。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与他人的关系。 | 明 杨基《闻禅》诗:“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 |
心甘情原 | 非常愿意,没有丝毫勉强。 | ||
反哺之情 |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 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
无情无彩 | 犹无精打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白雪遗音·马头调·一轮明月》:“又听的,寒风吹送鸿雁来。似俺这独自一个无情无彩。” |
寡情薄意 | 缺少情意。 | 作宾语、定语;指人无情。 | 《水浒传》第一一○回:“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伤时。 | 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高情远韵 | 见“高情远致”。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高情厚爱 | 指深厚的情谊。 | 作宾语、定语;用于客套话等。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非是小弟深谋远虑,一则承单二哥高情厚爱,不忍轻抛此地,二则小女在单二哥处打扰,颇有内顾萦心。” |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 | 作宾语、分句;指人情世故。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
一相情原 | 亦作“一厢情原”。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 | ||
置水之情 |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 |
情意绵绵 |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 作谓语、定语;指情意很深。 | 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
人情汹汹 | 见“人情恟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绍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丧,中外人情汹汹。” |
法不容情 | 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 | 作宾语、定语;用于法律方面。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
情深如海 | 形容感情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 作谓语、定语;指感情深。 |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堪爱堪爱真堪爱,鸾凤情深如海,携手上阳台,了却相思债。” |
情有可原 | 原:原谅。从情理上说;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谞传》:“光之所至,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 |
风情月债 | 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 | 联合式;作宾语;指男女恋爱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圣人忘情 | 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 作宾语、定语;指不为感情所动。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
貌合情离 |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
心甘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情深伉俪 | 伉俪:夫妻,配偶。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 作定语、宾语;用于夫妻间。 | 清·张岱《萧邱<谵述>小序》:“汉武之情深伉俪,犹思环佩再见夫人。” |
金石交情 | 见“金石之交”。 | 作宾语;指友谊很深。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葛衣记·到既渝盟》:“丝萝契合原非强,为其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
骚情赋骨 |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徐士俊《络冰丝》:“小生沈约字休文……天生就骚情赋骨,随他半幅纸、半点墨,当值千金。” |
温情蜜意 | 见“温情密意”。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杨朔《三千里江山》:“一个男人家,做什么婆婆妈妈的,做出些温情蜜意,也不怕难为情?” |
心照情交 | 见“心照神交”。 | 作谓语、定语;指彼此投合。 |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心照情交,流言靡惑。” |
卖弄风情 | 故意装出娇媚的姿态诱惑人。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又见金钟儿不住的卖弄风情,将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无一点照应到自己,那里还坐得住?” |
流水无情 | 流水一去不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 | 作宾语、定语;指毫无情意。 | 唐 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诗:“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