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感的成语

有关感的成语

有关感的成语共收录5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感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风树之感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作主语、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感激不尽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作谓语、宾语;指非常感激。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天人感应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感慨激昂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情绪。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感今思昔 见“感今怀昔”。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伤感。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外感内滞 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作宾语、定语;用于医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感天地,泣鬼神 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迹等。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感恩荷德 感:感激;荷:承受。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宋·张孝祥《代楤得居士上相府书》:“且禄优足以仁族,事简足以养疴,使某自谋,不过如此。感恩荷德,负戴靡胜!”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百感交集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情同时发生。形容许多感情交织在一起。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有许多感想不知如何表达的场合。宋 陈亮《龙川集 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感时抚事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心境。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感恩怀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感遇忘身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作谓语、定语;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今昔之感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作谓语;形容极度悲伤。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作谓语、宾语;指像自己亲身感受一样。《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感人肺肝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感恩戴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深肺腑 犹言感人肺腑。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忠驱义感 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真情实感 真挚的感情,实在的感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孙犁《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散文如无具体约束,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
感篆五中 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事迹等。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向隅之感 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指失望的感觉。作宾语;用于处事。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多情多感 见“多情善感”。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情感。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多愁善感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感天动地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感人。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托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感极涕零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感激。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讬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感物伤怀 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感等。
托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外感内伤 ①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作宾语、定语;用于医学。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感恩图报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感恩戴义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人心脾 见“感人肺肝”。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哀感顽艳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铭感不忘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作谓语、定语;指永远记在心上。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已是铭感不忘,厚贶断不敢受。”
感今怀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伤感。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极度感激。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感慨万端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作谓语;指感慨很多。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铭感五内 比喻内心非常感激
感慨杀身 感慨:因有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杀身:舍弃性命。因愤慨而舍弃生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宋·朱熹《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讬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感旧之哀 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作宾语;表示怀旧。《后汉书·荀彧传》:“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抚时感事 谓感念时事,伤怀往事。作谓语;用于感慨。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感今惟昔 见“感今怀昔”。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伤感。晋·卢谌《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知遇之感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作主语、宾语;指对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感情用事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冲动办事。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感激流涕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度感激。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霜露之感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作谓语、定语;指感情丰富的人容易伤感。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隔世之感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偏正式;作定语;指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感激涕泗 涕:眼泪;泗:鼻涕。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度感激。《新唐书·薛收传》:“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叙生平,感激涕泗。”
感天地,动鬼神 感:感动。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迹等。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感慨万千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动天地,感鬼神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作谓语、定语;用于感人的事迹等。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感戴二天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感慨系之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情绪。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