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归的成语

有关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归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实至名归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连动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鹤归华表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作宾语、定语;用于感叹人生。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作宾语、定语;指政策好。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白往黑归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作宾语、定语;指人前后不一。
挂冠而归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作谓语;比喻辞官归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放牛归马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殊途同归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归老菟裘 菟裘:古地名。指归老于菟裘。现指退隐。作谓语、宾语;指退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矣。”
星行夜归 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春归人老 归:回去。比喻女人青春已去,人老珠黄。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只怕你春归人老,花残月缺,树倒根摧。”
视死若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归老林下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归老田间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辞职,还是归老田间罢。”
言归和好 同“言归于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组织等。《清史稿·世祖纪一》:“昔之疆场用兵,本冀言归和好。不幸寇凶极祸,明祚永终。”
异路同归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作谓语、定语;指同样达到目的。《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满车而归 满:满满地;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明·李贽《又与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凯旋而归 打仗得胜后返回。作谓语;指胜利归来。李晓明《平原枪声》:“等把鬼子打走了,你们凯旋归来,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挂冠归去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作谓语;比喻辞官回家。《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归正返本 归:回返。返归于根本之源。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上书劝寿归正返本,释帝称王。”
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作谓语、定语、定语;用于口语。《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归心似箭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回家心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水落归漕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比喻惦记的事有了着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喜欢。”
返朴归真 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反朴归真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鲁迅《花边文学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舍邪归正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五祖》:“友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点滴归公 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作宾语、定语;指不自私。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振旅而归 振旅:整军,休整部队;归:返回。军队作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思归其雌 谓退藏潜服。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生寄死归 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作宾语、定语;指置生死于度外。《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归全反真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作宾语、定语;指回归到完善的本原的境界。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反邪归正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叶落归根 树叶飘落;掉在树跟旁。古时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叶归根”。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逾假不归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归之如市 归:归附;市:市集。归附的人很多,像赶闹市一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从之者如归市。”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作谓语;指没有作为。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献帝纪》:“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稇载而归 稇载:满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作谓语、定语;指收获大。春秋·鲁·左丘明《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稇载而归。”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作分句;指归根到底。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4回:“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九九归原,终究是为仔耐,也算一桩罪过事体。”
一心同归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江海同归 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作谓语、分句;用于疑问句。《国语 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归遗细君 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作谓语、定语;指丈夫爱妻子。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誉望所归 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言归于好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组织等之间。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殊路同归 同“殊涂同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众流归海 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 杜甫《长江》诗之二:“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昼锦荣归 白天穿着锦绣衣服回归故里。比喻做官后重返家乡,非常荣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王彦贞《小桃红·西厢百咏》曲:“承恩亲自日边来,端的喝声采,昼锦荣归宠光大。”
殊涂同归 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归根结底 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作状语、分句;指归结到根本上。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视死犹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天命攸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归正首邱 见“归正首丘”。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穷鸟归人 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于困境时。《魏书·张普惠传》:“夫穷鸟归人,尚或兴恻。”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弃逆归顺 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作谓语、宾语;用于叛军归顺。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乐而忘归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作谓语;指非常留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解组归田 解:脱去;组:古代绑印的绶;解组:解下印绶辞官。辞掉官职,归老田园。作谓语、宾语;用于归隐。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只消婆婆亲写一书,说爹爹因富贵已极,欲解组归田,而意不能决,必得舅公一劝,同为五湖之游。”
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主谓式;作分句;指归根到底。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片甲不归 片:单,只;甲:铠甲。形容全军覆没。作补语、状语;形容全军覆没。《平鬼传》第六回:“不如俺先杀向前去,给他一个措手不及,杀他一个片甲不归,方知俺的厉害。”
游骑无归 游骑:离队的骑兵。离队的骑兵,无处可归。比喻离了根本,得不到归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王畿《答吴悟斋书》:“文公分致知格物为先知,诚意正心为后行,故有游骑无归之虑。”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返璞归真 同“返朴归真”。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回复本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破镜重归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破镜重归,盟心不改,义实可嘉。”
齿剑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归全返真 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返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
衮衣以归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作宾语、状语;指互不相干。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借款是另外一回事,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桥归桥,路归路。”
同归殊涂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责有所归 谓责任有所归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归真反璞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联合式;作谓语;指去掉外饰,还其本质。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认祖归宗 ①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②喻指回归故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为认祖归宗,迟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帏。”
菟裘归计 菟裘:地名,山东泰安东南。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告老还乡。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归根到底 归结到根本上。作状语、分句;指归结到根本上。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兼语式;作谓语、宾语;指把敌人放走。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归之若水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作谓语、分句;用于说话。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去邪归正 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物归旧主 主:主人。物品归于原来拥有它的主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完璧归赵。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一命归西 见“一命归阴”。作谓语;指死亡。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归老林泉 林泉:山林泉石胜境。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作谓语、宾语;指退休。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完璧归赵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衣锦荣归 衣:穿;绵: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归:回故乡。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荣地回到故乡;指富贵显达后回到故乡;向亲友乡里炫耀。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富贵后回家乡。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
原璧归赵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率土归心 率土:四海之內。指天下归心。同“率土宅心”。作谓语、定语;指天下一心。《北齐书 文宣帝纪》:“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
企而望归 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作谓语;指殷切盼望。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具瞻所归 具:同“俱”,全;瞻:视;所归:所向。为众人所敬慕、瞻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荀瑁别传》:“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其非人。”
归真返璞 真:本真;璞:未加工的玉。指去掉外饰,恢复其自然原始的面貌。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矫邪归正 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作谓语、宾语;指改正错误。《晋书 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改邪归正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宾入如归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旅馆饭店等。《国语 周语中》:“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归根究柢 追究底细。作状语、分句;指归结到根本上。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归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张大户。”
赴死如归 形容不怕牺牲。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不怕死。东汉·班固《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栾布哭彭越,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挂冠归隐 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作谓语;比喻辞官回家。鲁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众毁所归 毁:毁谤。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无家可归 归:返回。没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人。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无依无靠。唐 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如无家可归者,量给田宅,使得存济。”
重归于好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组织等。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归邪转曜 曜:光明。改除邪恶归依正道。亦作“归邪反正”。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林则徐《祭海神文》:“归邪转曜,不烦一矢之加;飞蛊全收,已倍万箱之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