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盛的成语
有关盛的成语
有关盛的成语共收录53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盛宴难再 | 筵:酒席。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
承平盛世 |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 作宾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 《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 |
日增月盛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 | 清·王韬《瓮牖馀谈·西国印书考》:“明崇祯时,麻荫朱实立第一印书局,印器从英运至,其后日增月盛。” |
日新月盛 |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 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 |
忧盛危明 | 犹言居安思危。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明·陈继儒《读书镜》第二卷:“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
春秋鼎盛 | 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正当壮年。 |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
重熙累盛 | 同“重熙累洽”。 | 作谓语、定语;指繁荣稳定。 | 《旧唐书·礼仪志六》:“国家系本仙宗,业承圣祖,重熙累盛,既锡无疆之休,合享登神,思弘不易之典。” |
盛极一时 | 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纪晓岚曰:‘聊斋盛一时。’” |
盛筵难再 | 比喻良机不易重逢。 | 主谓式;作谓语;指良机不易重逢。 |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躬逢盛事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 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 |
繁荣昌盛 | 繁荣:原指草木枝叶;花朵茂盛;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昌盛:兴旺;兴盛。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
恭逢其盛 |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作谓语;指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 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
盛不忘衰 | 盛:兴隆,盛大。兴盛时不忘记衰败时。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谋远虑。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及孝元时,仪罢守塞之备,侯应以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 |
久负盛名 |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 作谓语、定语;指出名。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
本盛末荣 | 本:指树根;末;指树梢;荣:草木茂盛。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茂。指对待事物要看重根本。 | 作宾语、定语;指要注重根本。 |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
盛德遗范 | 盛德:美盛的品德;范:榜样。先人美盛的品德和风范。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新唐书·韦陟传》:“宋珲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足矣。’”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作宾语、分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囊里盛锥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丰功盛烈 | 犹言丰功伟绩。巨大隆盛的功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功绩等。 |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
盛极必衰 | 兴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败。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物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0回:“盛极必衰,理所必至。” |
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丰容盛鬋 | 丰:容貌丰满;鬋:下垂的鬓发,泛指头发。容貌丰满,头发浓密。形容女子仪态雍容华贵。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后一个是丰容盛鬋,光采照人。” |
盛气凌人 | 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
盛筵易散 | 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
过盛必衰 | 过:太甚;盛:兴盛。太过兴盛就一定会转向衰弱。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
运旺时盛 | 时运旺盛。指运道很好。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 |
盛名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衰兴废 | 盛:兴盛;衰:衰败;兴:兴旺;废:废弃。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 宋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文》:“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 |
拳拳盛意 | 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 作宾语、定语;指诚挚的情意。 | 鲁迅《书信 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
马革盛尸 | 见“马革裹尸”。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作战英勇。 | 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
盛情难却 | 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交往。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贡郭尔先生的盛情难却,但我们又不需要一个人骑两匹马。” |
盛食厉兵 |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 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 《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
血气方盛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
盛衰荣辱 | 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和事物。 | 明·方孝孺《文会疏》:“虽盛衰荣辱,所遇难齐,而道德文章,俱垂不朽。” |
盛水不漏 | 盛:以器受物。比喻说理严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梁启超《霍布士学案》:“霍氏之哲学,理论极密,前呼后应,几有盛水不漏之观。” |
党坚势盛 | 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 ||
盛气临人 |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傲慢自大。 | 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
躬逢其盛 |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 紧缩式;作谓语;指亲身经历那种盛况。 |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盛德不泯 | 盛德:美盛的品德;泯:灭。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
盛况空前 | 形容热闹至极 |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陆文夫《为读者想》:“只有把厅堂挤得满满,才算得上是盛况空前。” |
盛衰相乘 | 盛衰:兴盛和衰败;乘:乘除,消长。人事的兴盛和衰微互相消长。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以古准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栗栗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 |
祲威盛容 | 庄重的声威和盛大的仪容。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凤盖飒洒,和鸾玲珑。天官景从,祲威盛容。” |
休明盛世 | 休明:美好,清平;盛:兴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兴盛时代。 | 作宾语、定语;同“太平盛世”。 |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托菲薄之陋质。” |
年轻气盛 | 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老舍《小型的复活》:“但是,年轻气盛,谁管这一套呢!” |
物盛则衰 | 事物繁盛到极点就会衰败。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
太平盛世 |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
盛暑祁寒 | 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气候等。 | 《旧五代史·晋书·崔悦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便冒犯。” |
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 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转眼间就会散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
心浮气盛 |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
盛筵必散 |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
蒸蒸日盛 | 蒸蒸:兴旺发达。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一天天向上发展。 | 作谓语、定语;指兴旺。 | 清·秋瑾《<中国女报>发刊辞》:“自兹以后,行见东瀛留学界,蒸蒸日盛矣。” |
盛必虑衰 | 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