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揽的成语

有关揽的成语

有关揽的成语共收录1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弃故揽新 抛弃旧的,吸收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曾国藩《黄仙峤前辈诗序》:“间以其余发为诗章,又能弃故揽新,约言丰义,而先生曾不以自鸣,退然若无以与于古者。”
九天揽月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志向。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招灾揽祸 招揽灾祸。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大权独揽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个人独断专行。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大包大揽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作谓语、宾语;指全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揽名责实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作谓语;同“循名责实”。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攀今揽古 见“攀今揽古”。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或写作等。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你这般攀今揽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揽辔澄清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联合式;作谓语。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独揽大权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欧阳山《三家巷》:“不是我小弟看中这份官职,贪恋这份钱财,可总不能让那些赤化分子独揽大权,为所欲为。”
一揽包收 谓总揽一切。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攀藤揽葛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旅行等。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三折:“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
包揽词讼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作谓语、宾语;指招揽官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招风揽火 比喻招惹是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揽辔中原 见“揽辔澄清”。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抱负。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巴三揽四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招是揽非 犹招是惹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揽辔登车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作谓语;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一手包揽 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作谓语、宾语;指独揽。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揽权纳贿 揽:把持。纳:接纳。把持权势,并接受贿赂。作谓语、宾语;指受贿。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