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责的成语
有关责的成语
有关责的成语共收录52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责躬罪己 | 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
责重山岳 | 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 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 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
控名责实 |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 作谓语;指引名以求实。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
求名责实 | 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 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
罚不责众 |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
死有余责 | 犹死有余辜。 | 作谓语、定语;指罪大恶极。 |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幸得充位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此负国,死有余责。” |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 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 作宾语、分句;用于号召人。 |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考名责实 | 考:查核。考核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刘知畿《史通·题目》:“考名责实,奚其丧欤?” |
敷衍塞责 | 敷衍:做事不认真;塞责:搪塞责任。做事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办事不认真。 | 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
无以塞责 |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书 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人,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
责己重,待人轻 |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闭合自责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 |
责人以详,待己以廉 | 责:要求;详:完备,引申为苛求;廉:少。对他人要求苛刻,对自己要求宽松。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原毁》:“今日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
西邻责言 | 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作宾语;泛指别人的责备。 |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
文责自负 | 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负全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出版等。 | 梁遇春《醉中梦话(一)》:“梦里未必说话,醉中梦话云者,装糊涂,假痴聋,免得‘文责自负’云尔。” |
揽名责实 | 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 | 作谓语;同“循名责实”。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
责备贤者 | |||
反躬自责 |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 作谓语、宾语;指反省。 | 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
罪责难逃 | 因为犯罪,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
责有所归 | 谓责任有所归属。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
责备求全 | 犹言求全责备。 | 作谓语、定语;指过分要求。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
朝督暮责 | 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 | 作谓语、定语;用于监督。 | 唐·李靖《李卫公向对》:“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
正名责实 | 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
引过自责 |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 汉 王充《论衡 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 |
责无旁贷 | 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
各尽其责 | 各:各自,每个;尽:完全;责:职责。指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 作宾语、定语;指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 | |
守土有责 |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 |
循名责实 |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循:依着;责:求。 | 偏正式;作主语、谓语;指要名实相符。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
征名责实 |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聊以塞责 | 聊:姑且;塞:搪塞;应付。姑且用以搪塞、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姑且应付一下,算是尽了责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 |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为人处世。 | 《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
引咎自责 |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
求全责备 | 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 |
潦草塞责 | 潦草:草率,不精密,不认真;塞:搪塞。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 | 作谓语、定语;指敷衍了事。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花样不同,乃谓文章之异;潦草塞责,不求辞语之精。” |
引咎责躬 | 同“引咎自责”。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
悔过自责 | 悔:追恨。指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 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 |
责实循名 | 按其名而求其实。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
勇于自责 | 敢于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 作谓语;指敢于承认错误。 | |
春秋责备贤者 | 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 | 作宾语、定语;用于批评。 | 《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书中,常责备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
责有攸归 | 责任有所归属。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
罪己责躬 | 罪己:归罪于己;躬:自己。责备并归罪于自己。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
按名责实 |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 联合式;作谓语;指按照名单去落实。 | 唐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
责躬省过 | 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孔丛子·连丛子》:“是年夏,河南四县,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杀禽畜雉兔,折树木,秋苗尽,于是天子责躬省过。” |
匹夫有责 | 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平常的人;有责: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 主谓式;作分句;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责先利后 | 责:责任,利益。尽义务在众人之前,分享利益在众人之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送穷文》:“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
闭阁自责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有过失的人的反省。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法不责众 | 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惩罚了。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38回:“大家一议论,法不责众,全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