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处的成语
有关处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处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养尊处优 | 养:指生活;尊:尊贵;处:居于;处于;优:优裕。处于尊贵的地位;过着优裕的生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 |
野处穴居 | 处: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作谓语、定语;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 《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处士横议 | 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 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
出处语默 |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
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作宾语;指栖身的地方。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联合式;作谓语;指习惯现状,随机应变。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燕处焚巢 | 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设身处地 | 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 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
锥处囊中 |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
块然独处 | 块然:孤独的样子。孤单一个人待着。形容独居无聊。 | 作谓语、宾语;指独居。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 |
虱处裈中 | 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 作宾语;指生活窘态。 | 晋·阮籍《大人先生传》:“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 |
处之夷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
岩栖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韩非子 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有以善处 | 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 ||
人生何处不相逢 |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人生。 |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警世恒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急处从宽 |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沙僧听说,厉声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
怕处有鬼 | 越是害怕的地方越是有鬼出现。比喻越担心的事情越会出现。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二章:“正如俗话所说:怕处有鬼。” |
处之晏然 |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高处不胜寒 | 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笑处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 |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
处堂燕鹊 |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
妙处不传 | 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精妙。 | 宋·黄庭坚《戏题小雀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
搔着痒处 |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话说到点子上。 | 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 作谓语、宾语、分句;指适可而止。 |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
超然独处 | 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 作谓语、定语;指人杰出。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
处高临深 | 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 作谓语、定语;指面临危险。 | 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
详计审处 | 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
文行出处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出处殊涂 | 亦作“出处殊途”。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 ||
燕雀处屋 | 见“燕雀处堂”。 | 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处境危险。 |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
小姑独处 | 指少女还没有出嫁。 | 作宾语、定语;指少女还没有出嫁。 | 南朝乐府《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
处尊居显 | 显:显要,显赫。指有声望有地位。形容职位高,权势大。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地位。 |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
触处机来 | 谓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接触新事物。 |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大处落墨 |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做事先解决关键问题。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可同患,难处安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
穴处知雨 | 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
实逼处此 | 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 动宾式;作谓语;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喜怒无处 | 处:定,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情绪变化无定。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情绪变化无定。 | 春秋·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 |
立身处世 |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待人接物的态度。 | 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
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 《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出处进退 | 出仕或隐退。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
群居穴处 | 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 作谓语、定语;用于远古时代的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
绝处逢生 | 绝处:死路。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命攸关。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喜得绝处逢生,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 |
恰到好处 |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 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
进退出处 |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 作宾语;用于人的仕途。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
抱法处势 |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 作宾语;指把法和势结合起来。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觅:寻找;孙仲谋:孙权。无处寻找出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了。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感慨等。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天人胜处 | 胜:优越。佛道用语。指天上人间最好的境遇。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魏书·释老志》:“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处,云犯则坠鬼畜诸苦。” |
身无长处 |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
处之绰然 | 处:对待;绰然:宽裕舒缓的样子。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能显得从容坦然。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
安常处顺 | 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过惯了安逸的生活。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处心积虑 |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 《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
泰然处之 |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
到处碰壁 |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 | 浩然《艳阳天》第30章:“可惜他偏偏赶上了解放,到处碰壁,直碰得头破血流。” |
无下箸处 |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
不足之处 | 不完善的地方。 | 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
在所自处 | 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要害之处 | 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 作主语、宾语;指重要的地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上》:“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 |
首足异处 |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 | 作谓语、定语;指被杀头。 | 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
燕处危巢 | 见“燕处焚巢”。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怕只怕临安颓厦如燕处危巢。” |
鹤处鸡群 | 同“鹤立鸡群”。 | 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出众。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遥望而清风宛在,鹤处鸡群;近观而光彩射人,龙来洞口。” |
手足异处 | 谓被杀。 | 作谓语、定语;指被杀。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
朝夕共处 | 朝:早晨。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 作谓语、定语;形容常生活在一起。 | |
熟思审处 | 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许小琴分司》:“盖芍友遇事必熟思审处,计出万全而后行。” |
大处着墨 |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做事先解决关键。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蠹居棋处 |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坏人散布很广。 | 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蠹居棋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 |
朝夕相处 |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 作谓语、定语;形容常生活在一起。 | 孙犁《秀露集·<从维熙小说选>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
打着灯笼没处找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 |
身首异处 |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 主谓式;作谓语;指被杀头。 | 《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
处置失当 | 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
吾自有处 | 我自有办法对付。 | ||
所到之处 | 所去的任何地方。 | 作主语、宾语;指所去的任何地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早已消灭了。” |
百无是处 | 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 作谓语、补语、宾语;指没有一点好的地方。 |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
不遑启处 |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 《诗经 小雅 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 |
巢居穴处 | 栖身于树上或岩洞里。指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况。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 | 北魏 卢元明《剧鼠赋》:“跖实排虚,巢居穴处,惟饮噬于山泽。” |
处安思危 | 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猫鼠同处 | 见“猫鼠同眠”。 | 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 《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打着灯笼没处寻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 |
和平共处 |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 作谓语、定语、状语;同“相安无事”。 |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
甘处下流 | 甘愿处于下流。比喻甘居落后。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无锡杨氏女》:“尔为尔之官,我为我之丐,何预尔事邪?不顾而去,此子甘处下流,真别有肺肠者。” |
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夸称:夸奖。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无佛处称尊 | 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 作谓语、宾语;指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 宋·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一碗水往平处端 | |||
东墙处子 | 指邻居的处女。 | 作宾语;用于少女。 | 《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
搔到痒处 |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 作谓语、定语;比喻话说到点子上。 |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邈处欿视 | 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明·李东阳《翰林伦封君墓表》:“君亦邈处欿视,若韦布然,于是益以见君之贤云。” |
易地而处 | 换一换所处的地位。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 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为对方想一想。 | 三国 魏 曹髦《少康、汉高祖论》:“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作分句、定语;形容行动有章法。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穴处之徒 | 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 |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
来处不易 |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 作宾语;用于劝诫人。 |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 沸:开水;釜:古代炊具;巢:窝。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作宾语、定语;指处境非常危险。 | 清·南荃外史《叹老》:“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
岩居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生活。 | 语出《韩非子 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 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