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秀的成语
有关秀的成语
有关秀的成语共收录55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黍秀宫庭 | 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语本《诗 王风 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 作宾语、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
披林撷秀 | 犹言去粗存精。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唐·芮挺章《国秀集》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
神清骨秀 |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
笔老墨秀 |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文笔。 | 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
千岩竞秀 |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 作谓语、定语;形容山景秀丽。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秀出班行 |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在同辈中最为杰出。 | 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 |
秀才人情 |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水明山秀 | 见“水秀山明”。 | 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景优美。 |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
才秀人微 | 秀:优异。微:卑微,低微。指才能优异而地位卑微。 | 作谓语;用于人怀才不遇。 |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用不大的行动。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苗而不秀 |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后来之秀 |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 作宾语;指年轻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
眉清目秀 | 眉、目:泛指容貌;清、秀:秀丽而不俗气。形容容貌清俊秀丽。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元 李直夫《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
目秀眉清 | 目:眼睛;秀:秀丽;眉:眉毛;清:清新。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 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人的外貌。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 |
黍油麦秀 |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 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 作宾语、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 《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
才调秀出 | 才调:才情。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 《晋书·王接传论》:“才调秀出,见赏知音。” |
秀外惠中 | 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
不郎不秀 |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 |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
山明水秀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秀色堪餐 | 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色或风景。 | 宋·柳永《爱恩深》词:“黄花开,淡泞细香明艳,尽天与,助秀色堪餐。” |
精采秀发 | 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 | 《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
东南之秀 | 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 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
尺二秀才 |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 作宾语、定语;用于讥讽。 |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
秀而不实 |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闺英闱秀 | 大户人家的才貌娇好的女子。 | 作宾语;形容女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白衣秀士 |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 作宾语;指没有发迹的书生。 |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
燕金募秀 |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后以“燕金募秀”为招纳贤士之典。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铎宣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 |
齿危发秀 | 年高眉秀。 | 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若齿危发秀之老,含经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 |
水秀山明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景优美。 |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龙章秀骨 | 喻文章秀逸遒劲。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麦秀黍离 | 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 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
丰肌秀骨 |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
山清水秀 |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一时之秀 |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 作宾语;指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 | 《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作宾语、分句;指学习的作用。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外慧中 | 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
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黍离麦秀 | 哀伤亡国之辞。 | 作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朝华夕秀 |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 作谓语、定语;指文章等。 | 晋·陆机《文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
钟灵毓秀 | 钟:汇聚;集中;毓:孕育;产生。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
秀水明山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作宾语、定语;指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麦秀两歧 |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作宾语、定语;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麦秀两岐 | 见“麦秀两歧”。 | ||
清莹秀澈 | 清洁光亮、秀丽澄澈。 | ||
后进之秀 | 犹言后起之秀。 | 作主语、宾语;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 | 《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
秀才造反 | 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比喻软弱无力;难以成功。秀才: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造反:反叛朝廷。 |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清莹秀彻 | 莹:光洁明亮;彻:通透。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 |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
娟好静秀 |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
后起之秀 | 秀:特异;优秀。指从后辈中成长起来优秀人物。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 |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
秀色可餐 | 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好像可以当饭吃。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 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晋 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