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比的成语

有关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比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作谓语、定语;用于祝福,可分开使用。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朋比作奸 见“朋比为奸”。作谓语、定语;指狼狈为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较短比长 见“较短量长”。作谓语、宾语;用于比较。清·陈天华《猛回头》:“看近来,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阿党比周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联合式;作谓语;指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作谓语;比喻距离极近。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寿比南山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祝寿。《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处于中间位置。《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与物。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作谓语、定语;用于地位、声望等。《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比屋可诛 比屋:一屋挨一屋,家家;诛:杀戮。家家都可杀戮,世风日下,恶人众多。作谓语、定语;形容民风败坏。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比屋连甍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作谓语;指住户很多。晋 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鳞次相比 见“鳞次栉比”。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
栉比鳞次 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岁比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作谓语、定语;指农业欠收。《汉书 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比户可封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作谓语、定语;形容很多。见“比屋可封”。
将心比心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与人相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天涯比邻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两者关系很好。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与伦比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比葫芦画瓢 比喻照样子模仿。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笑比河清 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态度严肃。《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比年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亦作“比岁不登”。作谓语、定语;指农业欠收。《晋书 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
栉比鳞差 见“栉比鳞次”。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比众不同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出色。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连枝比翼 连枝:连理枝;比翼:比翼鸟。比喻男女成双成对,夫妻恩爱。作宾语;用于爱情。明 高濂《玉簪记 叱谢》:“他指望连枝比翼,那知急煎煎,镜破簪折。”
诸如此比 犹言诸如此类。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无其伦比 同“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比肩随踵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韩非子 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无可比拟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属辞比事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作宾语、定语;指撰文记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行比伯夷 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形容品德高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年岁虽小,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心比天高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甘居中游的思想。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比物属事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无与为比 犹无与伦比,无可比拟。作谓语、定语;用于比较等。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荣宠之盛,无与为比。”
接踵比肩 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多。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栉比鳞臻 见“栉比鳞次”。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
比肩继踵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多很拥挤。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比翼齐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或情侣。晋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富比王侯 王侯: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赫的爵位。形容非常富有。作谓语、定语;指很富有。
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时。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天涯若比邻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作定语、分句;指友情。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举世莫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宋·钱易《南部新书》乙卷:“孝行忠鲠,举世莫比,门表阙台者六所,今古无之。”
连类比事 见“连类比物”。作谓语;指进行对比。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比张比李 比喻多方面打比方。作谓语、定语;指打比方。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
将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与人相处。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鱼贯雁比 见“鱼贯雁行”。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无可比伦 没有可以相比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翱《<卓异记>序》:“皇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
鳞萃比栉 犹言鳞次栉比。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女士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
朋党比周 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联合式;作谓语、补语;指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比比划划 指讲话时用手势示意。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时人的神态。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贾正比比划划地一说,还真给赵庆田遮盖住了。”
丝纷栉比 栉:梳篦;栉比:像梳齿排列。像丝一样纷繁,像梳齿一样排列。形容纷繁罗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轶事,猥琐赘余,丝纷栉比,一经奇见而色飞,偶尔艳聆而绝倒。”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主谓式;作定语;形容很多。前蜀 杜光庭《寿春节进元始天尊帧并功德疏表》:“无向隅不获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
比肩接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清 戴名世《<小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比比皆然 比比:处处。到处都是。形容多。同“比比皆是”。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与物。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将无固守之志,兵无敢死之心,人情趋利,比比皆然。”
比手画脚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作谓语、状语;用于人说话等。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举世无比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比物连类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硕大无比 见“硕大无朋”。作谓语、定语;用于物与物比较。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比量齐观 观:看。指同等看待。作谓语、宾语;指同等看待。廖仲恺《中国的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因此我们的输出,必不能和输入比量齐观。”
枝对叶比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坏也,俪偶章句,使枝对叶比,以八病四声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比肩皆是 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与物。《旧唐书 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比岁不登 比:屡屡;频频。农业连年歉收。作谓语;指农业欠收。《汉书 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作宾语;用于夫妻或情侣。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无与比伦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王禹偁《西京谢上表》:“永宫宠遇,无与比伦。”
鳞次栉比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明 陈贞慧《秋园杂佩 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比肩而事 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作谓语;指共事。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朋比为奸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鲜有其比 鲜:少。很少有能够同它相比的。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宋史·宋偓传》:“偓,庄宗之外孙,汉祖之婿,女即孝章皇后,近代贵盛,鲜有其比。”
比肩叠迹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
连类比物 连:连缀。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作谓语;指进行对比。《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并肩前进。《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形容志趣相同;感情不渝的好朋友;可用此语。多含褒义。一般作宾语。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多很拥挤。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沉旧人,胜朝遗耈,比肩迭踵,同掌丝纶。”
无可比象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1卷:“焕彻如寒霜素雪之状,又似钟乳垂穗之形,五色备具,无可比象。”
连州比县 见“连州跨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陈书·高祖纪》:“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
比肩连袂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连续不断。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富比陶卫 陶: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商鞅。形容非常富有。作谓语;指很富有。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句比字栉 见“句栉字比”。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文章等。清·钱谦益《宋子建<遥和集>序》:“宋子建尽取六代三唐之诗,句比字栉,继声属和,名之曰《遥和集》。”
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多很拥挤。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比肩并起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作谓语;比喻同时相随而起。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无有伦比 没有比得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翱《卓异记·叙封禅并两朝》:“祖宗封禅,自古帝王,无有伦比。”
比权量力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作谓语、定语;指权衡轻重得失。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比物丑类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自比于金 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千金比屋 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紧缩式;作谓语;形容人寄托心意。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比下有余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作宾语、定语;用于安慰自己。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虚比浮词 虚比:虚拟的比方;浮词:浮泛的话。空虚不实的言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属词比事 见“属辞比事”。作宾语、定语;指撰文记事。《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今非昔比 昔:过去;从前。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非常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作宾语、定语;指情侣和夫妻。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句栉字比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文章等。清·仇兆鳌《<北诗详注>序》:“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
力大无比 形容力量巨大。作谓语;形容力量巨大。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比物假事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比屋而封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作谓语、定语;形容民风纯美。《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