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拾的成语
有关拾的成语
有关拾的成语共收录4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道无拾遗 | 同“道不拾遗”。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
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俯拾皆是 |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
引针拾芥 |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
抱枝拾叶 | 犹言舍本逐末。 |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 | |
易于拾遗 | 犹易如反掌。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
放羊拾柴 | 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怀孕,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拾人唾余 | 见“拾人涕唾”。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别人言论。 | 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
俛拾仰取 |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 ||
易如拾芥 |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汉书 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
补阙拾遗 |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作谓语、宾语;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虎珀拾芥 |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 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拾芥,磁石引针。” | |
不堪收拾 | 堪:可;收拾:整理,整顿。无法整顿。 |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收拾。 | 孙荪《云赋》:“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现在是丧魂失魄,溃不成军,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 |
俯拾地芥 |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 作宾语;比喻容易得到。 | 《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
如拾地芥 | 象从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职、名位)。 |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 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弃琼拾砾 |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
俯拾青紫 | 俯:屈身,低头;青紫:古代公卿服饰,借指高官显宦。指轻易得到高官显宦。 | 作谓语、宾语;用于官场等。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拾带重还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
道不拾遗 |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
拾人唾涕 | 见“拾人涕唾”。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别人言论。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
拾人牙慧 |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
补过拾遗 |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
路不拾遗 |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社会风气好。 | 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
涂不拾遗 |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
拾金不昧 |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掇青拾紫 | 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 作宾语、定语;指有权势。 |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
拾人涕唾 |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
拾陈蹈故 | 因袭陈词滥调。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三》:“观其妙趣天得,自成一家,不肯拾陈蹈故。” |
俛拾地芥 | 比喻极易获得。 | ||
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作宾语、定语;形容社会风气好。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 作宾语、分句;用于评论一个集体。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
拾掇无遗 |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 ||
坠欢可拾 | 坠欢:指失去的宠爱或欢乐;拾:捡起来。指重寻旧好。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
仰取俯拾 |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
琥珀拾芥 | 琥珀:植物化石;芥:小东西。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作宾语;用于事物之间。 |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亦有异类相感者,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 |
掇拾章句 | 掇:拾取。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 | ||
仰拾俯取 | 见“仰取俯拾”。 | 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
不可收拾 |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事物破坏得十分严。 |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俯拾仰取 |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极其勤劳节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
拾遗补阙 |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充别人所遗漏的事物。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