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首的成语

有关首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首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首当其冲 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首先受到攻击。晋 陈寿《三国志 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首屈一指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低首俯心 形容屈服顺从。作谓语、定语;指屈服。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余以为八家、少陵复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
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雍门刎首 相传越军至齐境,烈士雍门子狄闻之,刎颈而死。越军知之,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军而退。齐王葬雍门以上卿之礼。见汉刘向《说苑·立节》。后用为忠君的典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相传越军至齐境,烈士雍门子狄闻之,刎颈而死。越军知之,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军而退。齐王葬雍门以上卿之礼。见汉刘向《说苑·立节》。
翘首跂踵 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宋·王明清《挥麈三录》第一家:“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录而已也。”
三首六臂 同“三头六臂”。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疾首蹙頞 疾首:头痛;蹙:皱。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褎然冠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首倡义举 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公首倡义举,奈何以王位让人耶?”
皓首庞眉 皓:白的样子;庞:杂色。头发和眉毛花白。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清·黄宗羲《<轮庵禅师语录>序》:“余皓首庞眉,叨叨于过去之间,感慨系之,无乃为轮庵之所笑乎?”
俯首受命 俯:低下;首:头。形容人驯服顺从的样子。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2回:“欲使悍将骄兵,俯首受命,宁非痴人说梦乎?”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作谓语;指十分悲痛。《旧唐书·田布传》:“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白首一节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志向。《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首丘之望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作宾语;比喻不忘本。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翘首引领 仰起头,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晋 封抽《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
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对某事的痛恨。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白首不渝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信念等。《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六阳会首 中医术语,六阳脉集中在头部。指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
剑首一吷 见“剑头一吷”。作宾语、定语;比喻言论无足轻重。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首尾两端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摇摆。《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图穷匕首见 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战国策 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伏首贴耳 畏缩恐惧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首鼠模棱 首鼠:踌躇不决;模棱:含糊。形容犹豫不决、动摇不定。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左右摇摆。明·吾丘瑞《运甓记·太真绝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若首鼠模棱,负恩不报,汗颜人世者,非夫矣。”
首唱义举 唱:通“倡”,带头;义举:正义的举动。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书·刘弘传》:“诏惟令臣以散补空缺,然沐乡令虞潭忠诚烈正,首唱义举,举善以教,不能者劝,臣辄特转潭补醴陵令。”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糜躯碎首 指粉身碎骨。作宾语;指粉身碎骨。战国 燕 婅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
垂首帖耳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作谓语、定语;指驯服恭顺。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白首无成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作为。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貌美。《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
囚首丧面 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表。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翘首企足 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
摧身碎首 即粉身碎骨。作谓语、定语;指粉身碎骨。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首尾不顾 顾不了首尾了。指人豁出去了。
昂首阔步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作谓语;指没有作为。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献帝纪》:“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骈首就系 一并被拘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唐甄《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骈首就系;后嫔贵主,受辱于人。”
骈首就僇 同“骈首就戮”。
心折首肯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昂首望天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比喻眼光向上而脱离群众。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首尾贯通 首尾:前后。指前后连贯相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王观国《学林·古赋题》:“盖亦拟张衡《二京》而为《三都赋》……此赋首尾贯通,亦一赋也。”
低首下气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矫首昂视 矫:抬举。抬头仰望。形容人很高傲的样子。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明·魏学洢《核舟记》:“矫首昂视。”
首尾相卫 喻互相援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或战争等。《晋书·温峤传》:“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
贸首之仇 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作宾语;指深仇大恨。《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俯首就擒 低头受擒拿。作谓语、定语;指不反抗。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首尾相应 应:接应。原指作战时各部密切配合;互相接应。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结构严谨。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俯首听命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顿首再拜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作谓语、状语;用于客套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布衣黔首 布衣:称呼平民;黔首:战国及秦代称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老百姓。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黔首。”
首唱义兵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庞眉皓首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作宾语、定语;形容老人相貌。唐·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往著。”
群龙无首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褎然居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疢如疾首 疢:热病;疾首:头痛。内心烦热得头痛脑胀。形容忧伤成疾或心神不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心情。《诗经·小雅·小弁》:“疢如疾首。”
褎然举首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作谓语;用于书面语。《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捐躯殒首 捐躯:牺牲生命;殒:坠落。舍弃身躯,抛弃头颅。形容不惜牺牲生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归正首邱 见“归正首丘”。作谓语、定语;指死后归葬于故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作谓语;指痛心。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首身分离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作谓语、宾语;指被砍头。《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俛首帖耳 驯服恭顺貌。
身首分离 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被砍头。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
蓬首垢面 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北齐书 任城王湝传》:“妃卢氏赐斛斯徵,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骈首就死 同“骈首就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昭梿《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壮士出,以次斩戮,寂无一声,骈首就死。”
低眉下首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作谓语、定语;指顺从。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摇首咋舌 咋:咬住。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表情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人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妥首帖耳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鼠首偾事 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通首至尾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额首称庆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首尾相继 前后连接不断。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事物。《魏书·侯渊传》:“时青州城人馈粮者首尾相继。”
全其首领 保住脑袋与性命。作谓语;指保命。汉·杨恽《极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首尾受敌 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状态。《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有首有尾 首:头。有开头,有结尾。做事能坚持到底。指故事或文章结构完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四·公冶长》:“做得一章有头有尾,与今日学者有头无尾底不同。”
伏首帖耳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垂首丧气 同“垂头丧气”。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受挫折无精打采。《水浒传》第九五回:“乔道清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丧气,正是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功首罪魁 魁:为首的。功最高,罪最重。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彻首彻尾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等。宋 朱熹《答陈安卿书》:“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心服首肯 谓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乱首垢面 犹蓬头垢面。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外表不整。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瞻予马首 看我马头,指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作谓语;指听我的指挥。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首战告捷 第一仗就取得胜利。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第一仗就胜利。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见到了人,人又还健康——母亲觉得朱静芳是首战告捷。”
首下尻高 头向下,屁股翘起。跪拜磕头的样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走官阶下,首下尻高。”
摇首顿足 摇着头,跺着脚。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作谓语、状语;指懊悔的神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翘足企首 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清·汪琬《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
俯首贴耳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卬首信眉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面貌。《汉书 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首如飞蓬 首:头发;飞蓬:飞散的蓬草。形容头发未经修饰,像飞散的蓬草一样纷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首足异处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谓受杀戮而死亡。作谓语、定语;指被杀头。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潜身缩首 潜:深藏;首:头。隐居不出头露面。作谓语、宾语;指隐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2回:“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黄童皓首 见“黄童白叟”。作主语、宾语;泛指老人与孩子。宋·司马光《送伊阙王大夫歌》:“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首善之区 最好的地方。指首都。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首都。鲁迅《彷徨 示众》:“首善之区的西域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引首以望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定语;指渴望。《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首尾相救 救:援助。头和尾相互援助。比喻前后互相援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或战争等。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