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回的成语
有关回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回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鹊返鸾回 |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 | 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宋·杨万里《谢胡子远郎中惠蒲大韶墨报以龙涎心字香》:“我无鹊返鸾回字,我无金章玉句子。” |
执意不回 |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
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动宾式;作谓语;指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回肠伤气 | 见“回肠荡气”。 | 作谓语、定语;比喻音乐文章感人之深。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李善注:“言上诸声,能回转入肠,伤断人气。” |
肠回气荡 | 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 | 作谓语、定语;用于音乐、文章等。 | 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
班师回俯 | 见“班师回朝”。 | ||
片甲不回 |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 主谓式;作补语;形容全军覆没。 | 《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
来回来去 |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 作状语;用于口语。 | |
千回百转 | 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 范居中《秋思》:“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 |
转日回天 | 见“转日回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
回天之力 |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
六趣轮回 | 见“六道轮回”。 | 作宾语、定语;迷信说法。 | 唐·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
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三回九转 |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渔《奈何天·逃禅》:“诵真经三回九转,敲钟磬动地惊天。” |
迟回观望 | 同“迟疑观望”。 |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能决断。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千回万转 | 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8回:“自此,宝钗千回万转,想了一个主意。”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
回山转海 | 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 作谓语、定语;比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
班师回朝 |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作谓语、宾语;指退兵。 | 元 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 |
百折千回 |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 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情绪等。 | 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
愁肠九回 |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烦恼时。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唐·崔橹《春日长安即事》:“玉楼春暖笙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
回天倒日 | 犹言旋转乾坤。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
十步九回头 | 走十步,回头看九次。形容恋恋不舍。比喻犹豫不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他那里,漫凝眸,正是马行十步九回头。” |
生死轮回 | 轮回:流转。佛教认为众生各依所做的善恶而在生死世界中循环不已,像车轮回旋不停一样。 | 作宾语、定语;用于迷信等。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捱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作宾语;指单程事物。 |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
迂回曲折 |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 作谓语、定语;指道路、途径等。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
挥戈回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
回天转地 |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
回嗔作喜 |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 连动式;作谓语;指转怒为喜。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
回生起死 |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 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
鸾回凤舞 | 鸾: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回:旋转。比喻书法笔势优美飞动。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法等。 | 明·于慎行《毂山笔塵·纪述》:“字画遒劲,鸾回凤舞,濡毫挥洒,顷刻而成。” |
扫兴而回 | 扫兴:指情绪低落。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 | 作谓语、定语;指失望。 | 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早是暮冬,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 |
风回电激 | 形容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迅速。 |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打球》:“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 |
走回头路 |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 作谓语、宾语;指墨守成规。 | 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
回天再造 | 回:挽回,扭转。扭转乾坤,再造国家。形容忠心保国,功高盖世。 |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旧唐书·昭宗纪》:“甲戍制赐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名。” |
回黄转绿 |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世事的反复。 | 晋 无名氏《休洗红》诗:“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 |
回光返照 | 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间发光的现象。比喻人临死前忽然一阵短暂的神志清醒或精神兴奋。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现的短暂的兴旺现象。 | 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如人临死前精神忽然兴奋、神志忽然清醒。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以前的短暂繁荣兴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九回肠 |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 作谓语、状语;指愁苦。 | 梁简文帝《应令》:“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唐 冯延巳《酒泉子(芳草长川)》:“风微烟澹雨萧然,隔岸马嘶何处。九回肠,双脸泪,夕阳天。” |
回筹转策 | 运筹决策。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诸葛恪别传》:“[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
荡气回肠 |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败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败子回头便作家!’你如今莫去花柳游荡,收心守分。” |
回船转舵 | 行船遇事的回原路。比喻掉转话头,缓和僵局。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做事随机应变。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他有咈然不悦之意,即忙回船转舵道:‘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
回瞋作喜 |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由发怒转为高兴。 | 作谓语;指转怒为喜。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徐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且听下回分解 | 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 作分句;用于说话或小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
三回五次 | 多次。 | 作状语;形容次数很多。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
转海回天 | 同“转日回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秦观《代参寥与锺山实启》:“扣角负鼎,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 |
回肠荡气 |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音乐文章感人之深。 |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
回肠结气 | 回:回转。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 作谓语、定语;比喻音乐文章感人之深。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其词凄丽妍约,情不自胜,令人诵之回肠结气,几欲掩过纳兰容若。” |
鸾回凤翥 | 形容舞姿优美。 | 作宾语、定语;用于舞蹈等。 | 前蜀·牛希济《临江仙》:“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 |
浪子回头 | 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失足青年。 |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
鲁戈回日 | 同“鲁阳挥戈”。 | 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 清·丘逢甲《和平里行》:“鲁戈回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
百折不回 |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意志坚强。 | 《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
回光反照 |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回春之术 | 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 | ||
织锦回文 | 织锦:以五色丝纺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 作宾语、定语;指情诗。 |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
低回不已 |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 |
六道轮回 |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作宾语、定语;迷信说法。 | 唐 张说《唐陈州龙兴寺碑》:“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是无明网,故决之以定力。” |
回旋余地 | 指做事或说话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 | 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或说话等。 | 曾朴《孽海花》第33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
回禄之灾 |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指火灾。 | 作宾语、主语;指火灾。 |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包定之》:“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高居不至惊恐否?” |
杀回马枪 | 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 | 作谓语、宾语;指回头一击。 |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七连给他来了这么个回马枪,他却委实恼怒了。” |
回天运斗 | 犹言旋转乾坤。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唐·张鼎《邺城引》:“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 |
守节不回 |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
浪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有过失改正的人。 |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
回春妙手 |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 作宾语;用于大夫等。 | 粤剧《关汉卿》第三场:“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我已经好了八九成。” |
锦字回文 | 绣在锦缎上的回文。指情诗。 | 作宾语、定语;指情诗。 | |
游回磨转 | 犹言团团转。 | 作状语;用于书面语。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玳安来家,到处寻书童儿,那里得来,急的只游回磨转。” |
回眸一笑 |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 作主语、谓语;用于女性。 | 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如入宝山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比喻本来会有很大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正是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
千回百折 |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 作宾语、状语;指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 |
德胜头回 |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一年一回 | 指一年一次。 | 作主语、状语;指一年一次。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咱也不一年一回土改,咱也不宣布结束。” |
腊尽春回 |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 作宾语、分句;指春天来了。 | 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
守正不回 | 坚守正道,不屈从。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 |
打道回府 | 指回家。 | 作谓语、宾语;指回家。 |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将大卸几块的枪炮埋在筐下,上面盖上蓑衣,兴高采烈地打道回府。” |
九曲回肠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作宾语、定语;指愁苦。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回天挽日 | 见“回天倒日”。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贴赘说》:“则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
起死回骸 | 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 作谓语、定语;指医术高明。 | 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窃闻大神,天医之王。范围堪舆,运平阴阳;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
回干就湿 | 谓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
回山倒海 |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 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
靖言庸回 | 同“靖言庸违”。 | 作谓语、定语;指人言行不一。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
迁思回虑 | 形容反复思考。 | 联合式;作谓语;指反复思考。 | 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
凤翥鸾回 | 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 作宾语、定语;指书法。 | 晋 陆机《浮云赋》:“鸾翔凤翥,鸿惊鹤飞,鲸鲵溯波,鲛鳄冲道。” |
回头是岸 | 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 紧缩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只要悔改就有出路。 | 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得胜回朝 |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来。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 |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消除嫌隙,重归于好。 |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
旋复回皇 | 旋复:回旋往复;回皇:盘旋,回转。形容乐声的回旋往复、抑扬髙下。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汉·马融《长笛赋》:“泛缆溥漠,浩浩洋洋,长远广引,旋复回皇。” |
春回大地 |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移山回海 |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 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
回天乏术 |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已无法挽救的局势或病情严重。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占元保境有责,回天乏术,请查照前电,任命萧耀南为湖北督军,或可挽回危局。” |
靖谮庸回 |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 作谓语、宾语;用于昏庸的领导。 | 《左传 文公十八年》:“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杜预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 |
否极泰回 | 见“否2极泰来”。 | 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
意转心回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 作谓语;指改变主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
鲁阳回日 | 见“鲁阳挥戈”。 | 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 晋·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
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作谓语、状语;指愁苦。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回天无力 |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作谓语、宾语;指难以挽回。 |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
得胜回头 | 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书等。 | 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
回邪入正 | 犹言改邪归正。 | 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 | 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百论》为回邪入正。” |
下回分解 |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