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浑的成语
有关浑的成语
有关浑的成语共收录23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浑沦吞枣 |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4卷:“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 |
浑金璞玉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 | 南朝 梁元帝《为东宫荐石门侯启》:“点漆凝脂,事逾卫玠;浑金璞玉,才匹山涛。” |
浑身是胆 | 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 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 宋 陈著《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词:“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是胆。” |
噩噩浑浑 | 指质朴忠厚的样子。指上古之世。 | 作定语、宾语;指上古之世。 | 清 魏源《<书古微>序》:“于是天文地理,皆定位于高高下下之中;孔思周情,各呈露于噩噩浑浑之际。” |
浑身解数 | 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偏正式;作宾语;用在使出、用尽之后。 | 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
浑水摸鱼 | 浑水:浑浊的水。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比喻乘混乱时机捞取好处。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 |
质直浑厚 | 质朴厚重。形容诗文书画的笔力、风格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吏部下》:“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 |
浑浑沌沌 | 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 作宾语、补语、定语;指人的头脑。 | 先秦 孙武《孙子 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
一气浑成 | 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 | 作谓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
璞玉浑金 |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浑然一体 | 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诗文、绘画等。 |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浑抡吞枣 | 见“浑沦吞枣”。 |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 元·耶律楚材《<心经宗说>后序》:“嗟见浑抡吞枣,只管诵诗。” |
浑浑噩噩 | 浑浑:厚厚;朴实厚道;噩噩:严正的样子。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现多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汉 扬雄《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
浑俗和光 |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 先秦 李耳《老子》:“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尘。” |
返虚入浑 | ①谓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②谓人无知无识,浑浑噩噩。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
浑浑沉沉 | 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 《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 |
凿破浑沌 | 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浑然天成 |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 作谓语;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 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
璞金浑玉 | 未琢的玉和未炼的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 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清浑皁白 |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 ||
浑然自成 | 见“浑然天成”。 | 作谓语、定语;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 茅盾《大题小解》:“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 |
浑然无知 |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
浑金白玉 | 见“浑金璞玉”。 | 作宾语、定语;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 | 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