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郐的成语
有关郐的成语
有关郐的成语共收录4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郐下无讥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
自郐以下 |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偏正式;作分句;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自郐无讥 |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作宾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请观欲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自郐以下无讥焉。” |
自郐而下 |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作宾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