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寸的成语

有关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寸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得寸进尺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寸步千里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作宾语、定语;比喻相见非常困难。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愁肠寸断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极端忧愁苦恼。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时间。形容时间的可贵,应该十分珍惜。作主语、宾语、分句;形容时间宝贵。《西洋记》第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肤寸之地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作主语、宾语;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作定语、宾语;指得不偿失。《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寸阴是竞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是:文言助词,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竞:争取。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间极其宝贵。作谓语、定语;形容时间极其宝贵。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尺寸可取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寸积铢累 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铢为一两。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指从小积累。宋 李纲《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寸积铢累,以及此数,若不妄散,以陈易新,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
打蛇打七寸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说话做事抓主要环节。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境遇。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方寸已乱 方寸:指心。心绪纷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尺璧寸阴 阴: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指时间可贵。作宾语、定语;指时间宝贵。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寸辖制轮 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得不偿失。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片接寸附 比喻生拼硬凑。作定语、状语;指生拼硬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
寸田尺宅 比喻微薄的资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很薄的家业。宋 苏轼《游罗浮山》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寸长尺短 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作宾语、定语;指事物都有长短处。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得寸得尺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作谓语、宾语;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尺幅寸缣 指小幅书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画。清·徐沁《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缣,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铢两分寸 指极少的数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少数。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铢量寸度 同“铢称寸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铢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责偿,曷以见天地之大哉。”
尺壁寸阴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分寸之功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作主语、宾语;指小功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不遗尺寸 遗:遗漏;尺寸:形容数量小。比喻一点也不漏掉。作谓语、定语;指毫无遗漏。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但职司国课,其所以不遗尺寸者,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
鼠目寸光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尺山寸水 每一小块山水。作宾语;指一小片山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寸阴若岁 岁:年。一刹那象过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盼待殷切。《北史 韩禽传》:“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三寸金莲 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寸长尺技 犹言微才薄技。作主语、宾语;指小才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孟尝君平时养了许多客,今脱秦难,却得此小人之力,可见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作宾语、定语;指亲情。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铢积寸累 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铢:古代重量单位;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宋 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方寸万重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皇甫牧《步非烟》:“方寸万重,悉候晤语。”
得寸思尺 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贪心。《清史稿·食货志》:“小民惟利是图,往往得寸思尺。”
寸草衔结 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作宾语、定语;用于报恩。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寸步难行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处境艰难。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方寸地 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作宾语;指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
尺寸千里 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 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紧密相连。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尺寸之功 尺寸:形容数量少。微末的功劳。偏正式;作宾语;指微小的功劳。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负其祸矣。”
肝肠寸断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寸兵尺铁 喻微小的武力。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寸铁杀人 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贵精不贵多。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方寸之地 指心。作宾语;指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寸丝不挂 ①形容赤身裸体。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赤身裸体。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三寸鸟,七寸嘴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寸有所长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作宾语、定语;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寸丝半粟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作宾语、定语;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不遗寸长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作谓语;指爱惜人才。《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手无寸铁 寸铁:指短小的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手里没有任何武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得寸则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作谓语、宾语;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禹惜寸阴 指禹勤于治水,爱惜光阴之事。
铢称寸量 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尧舜之道也,而袛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寸步难移 见“寸步难行”。作谓语、定语;比喻处境艰难。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寸土尺金 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作宾语、定语;用于指土地可贵。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寸地尺天 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作主语、宾语;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唐·杜甫《洗兵马》:“寸地尽天皆入贡,奇祥异端争来送。”
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父母养育之恩难报答。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阴是惜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作谓语、定语;形容时间极其宝贵。南朝·梁·周兴嗣《千文字》:“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铢寸累积 见“铢积寸累”。作谓语、宾语;指积少成多。清·汪琬《乡饮大宾周翁墓志铭》:“翁削衣缩食,铢寸累积,以谋复故第。”
寸善片长 见“寸长片善”。作宾语、定语;指本事不大。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肤寸而合 谓(云气)逐渐集合。作谓语;用于天气等。《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维泰山尔。”
寸量铢称 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心胸狭隘。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世界宝贵。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得尺得寸 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作谓语、宾语;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柔肠寸断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复句式;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风檐寸晷 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寸男尺女 一男半女。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很少的子女。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俺两口儿自成夫妇,已经数载,寸男尺女皆无。”
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作主语、宾语;指面积狭小的土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寸铁在手 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作宾语、定语;指手中有武器。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自幼学成十八般武艺,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
手无寸刃 谓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作谓语、定语;指手里没有任何武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十卷:“香年十四,手无寸刃,直扼虎颈,丰遂得免。”
断缣寸纸 残缺不全的书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画等。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寸心如割 寸心:区区之心;割:切。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形容内心痛苦不堪。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延捱到四更尽了,越想越恼,心头火按捺不住。”
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作宾语;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寸蹄尺缣 喻收受小贿。蹄,“蹄”的古字,兽蹄,缣,黄色的细绢。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东西。清·吴伟业《梅村诗话》:“贪吏放手无罚,而寸蹄尺缣,辄加逮治。”
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寸草不留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斩尽杀绝。宋 楼钥《攻媿集 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铢累寸积 见“铢积寸累”。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宋·朱 熹《朱子语类·朱子一 》:“扬某自十四五岁时,便觉得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爱了。某不敢自昧,实以铢累寸积而得之。”
肝肠寸裂 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25节:“王英玛努埃闻之,肝肠寸裂,痛哭不食者三日。”
寸心不昧 寸心:区区之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作谓语、宾语;用于为人处世。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尺瑜寸瑕 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贴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分寸之末 比喻微少、细小。作宾语;指微小。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尺短寸长 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各有所长。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寸阴尺璧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作定语;形容时间可贵。《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寸土不让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放弃任何利益。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尺兵寸铁 比喻微小的武力。作宾语;用于军事等。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寸土必争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放弃任何利益。《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偏正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诎寸信尺 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寸步不让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作谓语、定语;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回肠寸断 形容极端悲苦、忧伤。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明 汤显祖《还魂记 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聊表寸心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作谓语;用于自谦。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作谓语、定语;指人有定性。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寸阴可惜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惜:爱惜。一寸光阴也应当爱惜。形容时间极其宝贵。作谓语、定语;形容时间极其宝贵。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寿序》:“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
掉三寸舌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作谓语、宾语;多指进行游说。《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寸指测渊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作宾语、定语;指不明智的举动。《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