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舍的成语
有关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舍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爱财舍命 |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财迷。 | |
强聒不舍 |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 补充式;作谓语;指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
舍我复谁 | 舍:放弃。除了我没有别人了。指只有自己才能担当。 | 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 | 金·段克己《临江仙·幽怀》:“皇天如欲治,舍我复谁耶?” |
百舍重趼 | 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 作分句、定语;形容旅途劳累。 | 《庄子 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 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
舍己为公 |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避君三舍 |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 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
舍策追羊 |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 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语出《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
舍正从邪 |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舍弃正当的事不做,而去干邪恶的勾当。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汉·仲长统《昌言》:“乃舍正从邪、背道而驰奸,彼独能介然不为,故见贵也。” |
舍近务远 |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
留连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同“留恋不舍”。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杨大郎见他爱这粉头,留连不舍。” | |
舍己芸人 | 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恋恋不舍 |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 |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
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
四邻八舍 | 指左右邻居。 |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动了诸亲百眷、四邻八舍,送人情,斗分子,虽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苟。” |
行藏用舍 | 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禁舍开塞 | 指禁罚和赦免,开放和闭锁。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尉缭子 制谈》:“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之众,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之道也。” |
舍己救人 |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
舍邪归正 |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五祖》:“友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竹篱茅舍 |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
问舍求田 |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
趣舍有时 | 趣舍:趋向和舍弃。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 | 作谓语;指人的得失进退有时机。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
村邻乡舍 | 指农村的左右邻居。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若是让村邻乡舍都知道,他田福堂的脸都没处搁。” |
用舍行藏 |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士大夫的处世态度。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舍本从末 | 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
舍己从人 |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 |
百舍重茧 |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 紧缩式;作分句、定语;形容旅途劳累。 |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
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双方感情很好。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取舍两难 |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作谓语、定语;指难以抉择。 | |
忘生舍死 | 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 作谓语、定语;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呀,可怎生帐前空挂着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 |
舍命陪君子 | 舍:舍弃;命;生命;陪:陪伴。指不惜一切陪伴与跟随对方。 | 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老舍《正红旗下》:“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
舍己为人 |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
街坊邻舍 | 街坊:邻居。指邻居人家。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邻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不舍昼夜 |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 作谓语、状语;指夜以继日。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茅屋草舍 |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
舍道用权 | 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晋·葛洪《抱朴子·良规》:“周公之摄王位,伊尹之黜太甲,霍光之废昌邑,孙琳之退少帝,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 作定语;用于处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塞井焚舍 | 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事等。 | 《南史·沈约传》:“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
舍短用长 | 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采用其长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司马光《应诏言朝政缺失》:“陛下既全以威福之柄授之,使之制作新法,以利天下,是宜与众共之,舍短用长,以求其善。” |
作舍道旁 | 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 作宾语、定语;同“作舍道边”。 | 《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 |
逐本舍末 | 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
作舍道边 |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偏正式;作定语;含贬义,比喻众谋难成。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依依不舍 |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 | 偏正式;作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
舍近求远 |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留恋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依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
舍短录长 | 舍:放弃;短:短处,缺点;录:采纳;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宋·朱熹《丞相魏国陈正献公行状》:“谓宜广收博采,舍短录长,用之绳墨之外,责以事业之成,勿拘小节,勿课近效。” |
穷追不舍 | 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追赶不放松。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如果她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一定穷追不舍。” |
舍车保帅 |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 作宾语、定语;用于激烈斗争。 | |
逐末舍本 | 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隋书·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
昼夜不舍 | 昼:白天;舍:止。白天晚上都不停。形容勤奋地学习或工作,到了夜以继日、昼夜不停的地步。 | 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打家截舍 | 见“打家劫舍”。 |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抢劫。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某裴炎的便是,一生好打家截舍。” |
白云亲舍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联合式;作主语;指思念亲人。 |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
东家西舍 | 犹言左邻右舍。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 唐·李白《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
东邻西舍 |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 唐 戴叔伦《女耕田行》:“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
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用行舍藏 |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士大夫的处世态度。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娱乐场所。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舍经从权 | 经:正常;权:权变。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宾白》:“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身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誓为邪辟之恩。” |
舍生存义 | 舍:放弃;存:保存。舍弃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正义的事业。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北齐书·孙搴等传赞》:“赞曰:彦举驱驰,万高行波,元康忠勇,舍生存义。” |
神不守舍 |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
退徙三舍 |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 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
驽马十舍 | 见“驽马十驾”。 | 作谓语、定语、宾语;同笨鸟先飞。 | 《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
难舍难分 |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 |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
退避三舍 |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难舍难离 |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不忍分离。 | 作谓语、定语;指双方感情深。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一章:“娘儿两个难舍难离地依偎着走出门口,沿着村旁小道朝西南走。” |
舍生忘死 |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
舍实听声 |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周显拘时,故苏秦;燕哙利虚誉,故让子之;皆舍实听声,呕哇之过也。” |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
神不收舍 | 见“神不守舍”。 |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神不安。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
善财难舍 |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 |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作定语、分句;指大无畏精神。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舍命救人 | 舍:放弃。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 | 作谓语、定语;指牺牲自己去救人。 | 老舍《老张的哲学》:“人家有急事,咱拉着他跑,这不是舍命救人!” |
舍旧谋新 | 指弃旧求新。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 |
暮云亲舍 | 亲:父母,亲人;舍:居所。比喻客居他乡,思念亲人。 | 作主语、定语;指思念亲人。 | 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想人生最苦离别,他可也官差不自由。” |
舍身取义 | 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贪生舍义 | 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 |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临难苟免,贪生舍义,在国为乱臣,即在家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
谋道作舍 |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世。 | 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
恋恋难舍 | 见“恋恋不舍”。 |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子牙恋恋难舍,有两极仙翁上前言曰:‘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你虽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时,自有上山之日。’” |
舍本逐末 |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舍生取义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反首拔舍 | 反首:头发散乱下垂;拔舍:拔去杂草,就地宿营。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 | 作谓语、状语;用于战败。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 |
舍己就人 | 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顾全大局。 | 《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
青堂瓦舍 |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 作宾语、定语;指砖瓦构筑的房舍。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
舍本问末 | 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岂舍本而问末者耶?” |
舍实求虚 | 放弃实在的,追求虚幻的。 |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本有养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养生之术,即使有益,何能抵得万分之一?岂非舍实求虚么?” |
逾墙越舍 | 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唐·皇甫氏《原化记·崔慎思》:“言讫而别,遂逾墙越舍而去。” |
舍近谋远 | 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舍本求末 |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
舍短从长 | 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 | 作谓语、定语;指抛弃缺点吸收优点。 |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记》:“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 |
舍短取长 |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 作谓语、定语;指抛弃缺点吸收优点。 | 《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
念念不舍 |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时刻挂在心上。 |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立坐食息,念念不舍。” |
三邻四舍 | 泛指邻居。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
读不舍手 |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 作谓语、定语;指爱读书。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参寥》:“爱其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 |
蜗舍荆扉 | 象蜗牛壳似的房子,用荆条编的门户。形容极简陋狭小的房屋。扉:门户。 | ||
齐王舍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舍生取谊 | 舍生:舍弃生命;取:求取。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作谓语、定语;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保身遗名,民之表兮。舍生取谊,亦道用兮。” |
左邻右舍 | 左右的邻居。指相邻的地区、部门、单位等。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
舍己成人 | 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 作谓语、定语;指尽力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
避军三舍 |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 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 见“避君三舍”。 |
求田问舍 |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