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拜的成语
有关拜的成语
有关拜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拜相封侯 |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任命为宰相,封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极品 | 作谓语、宾语;形容功成名就。 | 元·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 |
解剑拜仇 |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
拜赐之师 |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
妄尘而拜 |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
自我崇拜 | 指自己崇拜自己,盲目自大。 | 作谓语、宾语;指自高自大。 | |
拜恩私室 |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作谓语;指用人。 | 《北史 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为干纪。” |
详星拜斗 | 祭拜星斗。道教仪式之一。以此驱妖疗疾。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二回:“过了些时,果然贾珍患病。竟不请医调治,轻则到园化纸许愿,重则详星拜斗。” |
拜把子 |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3回:“你说起拜把子,我说个笑话给你听。” |
磕头礼拜 |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作谓语、宾语;指跪拜。 |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
顶礼膜拜 |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清 吴趼人《痛史》第20回:“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 |
八拜之交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 偏正式;作定语;指结义为兄弟姐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
盲目崇拜 | 指盲从崇拜别人。 | 作谓语、宾语;指盲从崇拜别人。 | 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
焚香膜拜 | 见“焚香礼拜”。 | 作谓语;表示尊敬服从。 | 明·归有光《唐孺人墓志铭》:“兆多疾,每疾作,孺人辄不食饮,焚香膜拜,以祈福祐。” |
长揖不拜 | 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 作谓语、宾语;用于相见时。 | 《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
顿首再拜 |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 作谓语、状语;用于客套语。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
登坛拜将 |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 连动式;作谓语;指任命将帅。 | 唐 杨炯《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
升堂拜母 |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 作谓语;指结拜为友好人家。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个人崇拜 | 以个人作为别人崇拜的对象。 | 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
焚香礼拜 |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 作谓语;表示尊敬服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
望尘而拜 |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晋书 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
登台拜将 |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 作谓语、定语;指任命官员。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
拜把兄弟 |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异姓之间结交。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老陶感激他,和他结了拜把兄弟。” |
拜鬼求神 | 拜:叩拜,指下跪叩头,打躬作揖。向鬼神叩拜祈祷,求其保佑。 | 作谓语、定语;指迷信活动。 | 唐 王建《三台》诗:“扬州桥边小妇,长于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
拜手稽首 | 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古代的礼节。 | 《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
求神拜佛 | 礼拜神仙,请求保佑。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迷信。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有一富民姓严,夫妻两口儿过活,三十岁上无子,求神拜佛,无时无处不将此事挂在念头上。” |
筑坛拜将 | 指仰仗贤能。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汉书 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
烧香礼拜 | 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拜佛。 | 《晋书·佛图澄传》:“王度疏断,汉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 |
瞰亡往拜 | 瞰:窥看;亡:外出。看到对方不在家时前去拜访。形容本来不想拜见,却又要走一趟拜访的过场。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
甘拜下风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 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形容自认不如对方。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
拜将封侯 | 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 作谓语、宾语;形容功成名就。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功名成就。” |
稽颡膜拜 | 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 ||
拜倒辕门 |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愿服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
望尘拜伏 | 见“望尘而拜”。 | 作谓语、定语;指敬畏的神态。 | 《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
纳头便拜 | 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 作谓语;指行礼。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
旱魃拜夜叉 |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 作宾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 |
仆仆亟拜 |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
八拜为交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交情,友谊。旧时称异姓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 | 作谓语、定语;指结拜。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
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 | 作谓语、定语;指求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