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割的成语

有关割的成语

有关割的成语共收录39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牵肠割肚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内心悲痛如刀割。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放心不下。元·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
割据一方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地方势力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日削月割 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作谓语;指被蚕食。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禁情割欲 制约感情和欲望。作谓语、定语;指节欲。汉 王充《论衡 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
割地称臣 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投降。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割臂之盟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作宾语;指男女秘订婚约。《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管宁割席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铅刀一割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作宾语、定语;作请求任用的谦词。《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划粥割齑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割骨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割股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作宾语、定语;用于孝子等。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以义割恩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割须换袍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作谓语、定语;指战败狼狈样。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割席断交 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作谓语、定语;比喻朋友绝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不可分割 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作谓语、定语;指一个整体。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割地求和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忍痛割爱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违心地放弃。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复句式;作分句;指不值得小题大作。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擢筋割骨 犹言擢筋剥肤。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牛刀割鸡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主谓式;作补语;比喻大材小用。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作主语、宾语;用于约定等。《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三汤五割 见“三汤两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难割难分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感情深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寸心如割 寸心:区区之心;割:切。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形容内心痛苦不堪。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心情。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延捱到四更尽了,越想越恼,心头火按捺不住。”
任人宰割 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无力反抗。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中国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声忍气工夫对付,西人真不能望我们的项背。”
心焉如割 焉:语助词。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心情极为痛苦。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晋书·海西公纪》:“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割须弃袍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割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和悲伤。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割股之心 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了治好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阶级所宣扬的一种愚孝行为。后泛指医家全心全意为病人诊治。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医家有割股之心。”
操刀必割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办事果断。《六韬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割肉补疮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师相不必犹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
指腹割衿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
割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连动式;作谓语;比喻朋友绝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难割难舍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忍分离。作谓语、定语;指关系密切。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
割臂盟公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作谓语、定语;指男女秘订婚约。《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