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引的成语

有关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引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翘足引领 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联合式;作谓语;形容盼望殷切。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引而伸之 伸:展开。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引为口实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瓜连蔓引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明 刘若愚《酌中志 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内。比喻自己把坏人或敌人招引进来。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引风吹火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蔓引株连 蔓:蔓生植物的根茎。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作谓语;比喻一网打尽。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八回:“御史等体上天好生之德,也不须蔓引株连了。”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引狗入寨 犹言引狼入室。作谓语、定语;指引狼入室。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没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绝不留。”
抛砖引玉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引商刻角 见“引商刻羽”。作谓语、定语;指音乐演奏高超。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引商刻角,杂以流徵。”
引针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引短推长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救经引足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繁征博引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
翘首引领 仰起头,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内响应。”晋 封抽《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作定语;指人的选择不当。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引年求退 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负罪引慝 谓引咎自责。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引入歧途 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作谓语、定语;指带错路。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对?没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着什么急?”
引而申之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引火烧身 比喻自招灾祸;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也可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旷日引月 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引蛇出洞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引诱坏人进行活动。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凤引九雏 《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作宾语、定语;用于时局。《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引领而望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定语;指渴望。《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作宾语、定语;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引船就岸 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作宾语、定语;比喻就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远引深潜 引:离开。远远地离开,深深地潜沉。比喻逃离困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某昨得罪后,都下沸腾未已,其谤皆出人情之外,而往往信而传之,自念非远引深潜,则不能快仇者之意。”
引新吐故 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陆机《列仙赋》:“引新吐故,云饮霞餐。”
引而不发 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长往远引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作谓语、定语;指人读书刻苦。《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援引荐举 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引吭高唱 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第二卷一:“一个叫花子又从后台我来一根连响棍,边敲边唱。志摩也引吭高唱一曲英国民歌。”
引车卖浆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平民百胜。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引线穿针 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牵线联系。汉 刘向《说苑 善说》:“缕困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明 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高翔远引 形容避世隐居。作谓语;指避世隐居。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高蹈远引 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退隐。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引绳切墨 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钱谦益《刘公墓志铭》:“引绳切墨,不少假易。”
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礼记 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引鬼上门 比喻招来坏人。作谓语、定语;指引狼入室。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引足救经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作谓语、定语;指行为方式不对。《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引人注目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引吭高歌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旁引曲证 广泛征引,委曲证明。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与文章等。元·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大抵《庄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证,以实其说,所谓子州支父、石户之农者,又为谁乎?”
引喻失义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作谓语、宾语;指比喻失当。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牵引附会 犹言牵强附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引以为戒 引来作为教训;警戒自己。常指用自己或别人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来警戒自己;避免重犯。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引绳批根 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引人入胜 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引首以望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定语;指渴望。《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引过自责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汉 王充《论衡 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引水入墙 比喻自招灾祸。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引狼入室。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
牵物引类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康法邃《<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旷日引久 犹言旷日长久。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
发引千钧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作宾语、定语;同“千钧一发”。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引领翘首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武松演义》第15回:“都监大人张灯结彩,设宴款待英雄,正是引领翘首。”
引人瞩目 瞩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吸引人观看。张贤亮《丫头·婆姨》:“也许我孤陋寡闻,我还真不知道出了什么引人瞩目的明星。”
引申触类 见“引伸触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引伸触类 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引颈而望 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作谓语、定语;指渴望。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引决自裁 引决:同“引诀”,自杀;自裁:自杀。指自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裁)。”
引吭高声 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倪匡《暗号之二》一:“这就是合该有事了,我由于酒兴高,所以一路“引吭高声”,唱的是“满江红”,从“怒发冲冠”开始,进屋之后,刚好唱到“壮志饥餐胡虏肉”。”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该载不尽事理,若断罪而无正条者,引律比附。”
熊经鸟引 同“熊经鸟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耶律楚材《继武善夫韵》:“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
穿针引线 原指在男女之间进行的撮合;现常用来比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使双方接通关系。联合式;作谓语;指起中间联系作用。明 周楫《西湖二集 吹凤箫女诱东墙》:“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引狼拒虎 见“引虎拒狼”。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引经据古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宋·楼钥《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仪,则臣死不足以塞责,是以不复更敢引经据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
汲引忘疲 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记了疲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超然自引 谓超脱世事,自动引退。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引吭悲歌 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嗓子大声歌唱。冰心《樱花赞》:“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
引入迷途 带进虚假之中。作谓语、宾语;指带人学坏。
引狼自卫 犹言引虎自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引领企踵 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
繁称博引 繁:多;博:广。指行文中的广泛援引。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清·曾国藩《<湖南文征>序》:“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托物引类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远引曲喻 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引以为耻 以此事为自己的羞耻。
引咎自责 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引以为荣 以此事为光荣。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以瞽引瞽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引咎责躬 同“引咎自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
株连蔓引 指广泛株连。作谓语、定语;指广泛株连。《明史 奸臣传 胡惟庸》:“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及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引以为憾 以此事为遗憾。
引物连类 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联合式;作谓语;指音乐演奏高超。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牵经引礼 援引经典。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写作或说话。《北齐书·杜弼传》:“高祖骂之曰:‘眼看人瞋,乃复牵经引礼!’叱令出去。”
引类呼朋 引:招来;类:同类;呼:叫。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作谓语、定语;指朋友交往。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
旁推侧引 从侧面启发引导。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蔓引株求 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一网打尽。清 孔尚任《桃花扇 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
藏贼引盗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作谓语、定语;指包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引颈受戮 引:伸长;拉长;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引绳棋布 形容纵横整齐。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庐舍道巷,引绳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