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毁的成语

有关毁的成语

有关毁的成语共收录58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朝成夕毁 形容翻新之速。作宾语、定语;指变化快。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毁形灭性 损坏形体,消灭本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巢毁卵破 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誉:赞扬;毁:批评。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
销毁骨立 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表。《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京都,销毁骨立。”
柴毁骨立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作定语;指消瘦。《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毁家纾国 见“毁家纾难”。作谓语、宾语;指大公无私。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形容军队锐不可当。也形容攻克难关。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孙膑兵法 威王问》:“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
破璧毁珪 璧、珪:均为玉。把玉破坏掉。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杀马毁车 《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摧毁廓清 摧毁:彻底破坏;廓清:肃清。攻破敌阵,并加以扫荡。比喻彻底破处,肃清积弊或陈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
不毁之制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作主语、宾语;指制度。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毁舟为杕 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淮南子 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毁冠裂裳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后汉书 周燮传》:[冯良]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冠裂裳,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毁誉参半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对人的评价无一致的意见。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痛毁极诋 痛:尽情;诋:毁谤,诬蔑。指尽力揭发暴露或极力毁谤辱骂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
毁誉不一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毁不灭性 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作宾语、定语;用于服丧等场合。《孝经·丧亲》:“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毁廉蔑耻 蔑:无。不顾廉耻。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毁家纾难 毁:毁坏;纾:缓和;解除。指捐献家产以帮助国家减轻危难。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三十年》:“斗穀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方面。《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众毁所归 毁:毁谤。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齿。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毁不危身 见“毁不灭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服丧等场合。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柴毁灭性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丧亲时。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众毁销骨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求全之毁 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毁瓦画墁 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赵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画地则复墁灭之,此无用之为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则子食乎?”
毁宗夷族 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方臣所荷未足为泰,岂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窃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
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裂冠毁冕 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作谓语、宾语;指不愿当官。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毁于一旦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毁方投圆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晋·葛洪《抱朴子·汉过》:“毁方投圆,面从响应者,谓之‘绝伦之秀’。”
黄锺毁弃 比喻贤才不用。
覆巢毁卵 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作宾语、定语;用于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无毁无誉 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作谓语、定语;指非常一般。《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不屑毁誉 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态度;毁誉:毁谤和赞誉。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后汉书 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
积毁消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三》:“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逐墨翟,以孔墨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毁钟为铎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铄金毁骨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毁风败俗 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晋书 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面誉背毁 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为人。隋·王通《中说·关郎》:“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
积毁销金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毁销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文选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朝成暮毁 形容翻新之速。作宾语、定语;指变化快。《宋书 少帝记》:“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
面谀背毁 见“面誉背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为人。宋·陈文蔚《双溪书院揭示》:“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
积毁销骨 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常与众口铄金连用。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避毁就誉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作谓语、定语;指追求有利的东西。《墨子 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哀毁瘠立 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丧亲之悲痛。唐 张鷟《朝野佥载 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以毁为罚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自毁长城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破坏。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