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泪的成语

有关泪的成语

有关泪的成语共收录4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泪眼汪汪 汪汪:满眼泪水的样子。两眼充满泪水。作谓语、定语;用于伤心时。《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眼泪洗面 泪流得很多,冲洗着脸面。形容非常悲伤,泪流不止。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凄然泪下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吞声忍泪 形容强忍悲伤。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情天泪海 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涕泪交加 犹涕泪交零。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宋 陈亮《祭彭子复父文》:“情则至矣,仪匪靖嘉。临风一酹,涕泪交加。”
血泪盈襟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作谓语、定语;指非常悲痛。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泪如雨下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新亭之泪 新亭:地名,在今南京南。表示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的无可奈何悲愤心情。作宾语;表示怀念故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作谓语、状语;形容极度悲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涕泪交集 眼泪和鼻涕一起流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亦作“涕泪交加”。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五灯会元·东土祖师》:“王闻师言,涕泪交集曰:‘此国何罪,彼土何祥。’”
泪眼愁眉 带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为痛苦哀伤的样子。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悲苦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涕泪交零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汉 无名氏《安平相孙根碑》:“同胞恻怆,涕泪交零,呱呱竖子,号咷失声。”
丈夫双泪不轻弹 丈夫:成年的男子;弹:用手弹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作宾语、分句;指男人很坚强。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怆然泪下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流泪不止。形容非常悲痛。作谓语;指伤感。《中国现在记》楔子:“你我今生之时,处今之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立苍茫,怆然泪下。”
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老泪纵横 纵横:泪流满面的样子。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唐·杜甫《羌村三首》:“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肚里泪下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作谓语、宾语;指有苦说不出。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吞声饮泪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不见棺材不掉泪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鳄鱼眼泪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作主语、宾语;指假慈悲。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哭天抹泪 形容哭哭啼啼。作谓语、定语;指哭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
声泪俱下 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哭眼抹泪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作谓语、定语;指哭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好听的话。’”
眼泪汪汪 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激动、悲痛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泪如泉滴 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 刘损《愤惋诗》之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涕泪交流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悲痛。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涕泪交下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魏书 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珠泪偷弹 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作谓语、宾语;指暗中哭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不见棺材不下泪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到绝境不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声泪俱发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十分哀伤。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一字一泪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作宾语、状语;指内心凄苦。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染力强的东西。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泪迸肠绝 指悲痛得泪涌肠断。作状语;指人悲痛。《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哭得泪迸肠绝,听了周升这话,想了一想,觉得有理。”
泪干肠断 形容伤心到极点。作定语、状语;用于伤心时。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泪下如雨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作谓语、状语;指十分悲伤。《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愁眉泪眼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悲苦的样子。元 方伯成《端正好 忆别》套曲:“我痛着迷不似今番,愁眉泪眼。恨别离最易,恨见应难。”
丈夫有泪不轻弹 丈夫:男子汉;弹:用手挥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作宾语、分句;指男人很坚强。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铁铸的佛会伤心,石雕的人会掉泪。形容极其悲惨可怜。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这场哭,直哭得铁佛伤心,石人落泪……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直到如今,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
血泪斑斑 血与泪俱在实证物。作谓语、定语;用于悲痛事情。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卷:“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男儿有泪不轻弹 弹:用手弹洒。指男子汉不轻易落泪。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
哭眼擦泪 哭着诉说或控诉,形容哭哭啼啼作谓语、定语;指哭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再说大喜的事,这么哭眼擦泪的,是为什么呢?”
泪如泉涌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热泪盈眶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形容人受到感动。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涕泪交垂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悲哀。作谓语、状语;指非常悲痛。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