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壮的成语

有关壮的成语

有关壮的成语共收录63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人强马壮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精神。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壮士解腕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年轻力壮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年轻人。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壮夫不为 壮夫:具有雄心壮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不做的。指事情轻微细小,不值得一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膘肥体壮 形容牲畜肥壮结实。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动物等。
壮心不已 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主谓式;作状语;含褒义。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心粗胆壮 粗:粗疏,粗略。心思粗疏,胆量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5回:“这会有银子在手里,更是心粗胆壮。”
气壮理直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理。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少壮派 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一群人。指思想邀进,敢做敢想的年轻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钱钟书《围城》:“学校里已经什么‘粤派’、‘少壮派’、‘留日派’闹得乌烟瘴气了。”
马肥人壮 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年壮气锐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壮士断腕 见“壮士解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事果断。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作谓语;指正义战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威武雄壮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胆壮气粗 见“胆粗气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胆大。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老当益壮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雄伟壮观 气势伟大美丽。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复句式;作分句;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
胆粗气壮 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胆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表壮不如理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水浒》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理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雄心壮志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顶门壮户 谓支撑门户,光耀门第。作谓语、定语;指支撑门户。《红楼梦》第八八回:“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兵强马壮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军队等。《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壮气吞牛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身强力壮 身体强健;精力旺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男士。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气壮河山 同“气壮山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概。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遒文壮节 遒:强劲有力。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作宾语;用于文章或书法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
气壮山河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可不道马壮人强,父慈子孝,怕什么主忧臣辱。”
衰当益壮 犹老当益壮。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老年人。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衰当益壮,结草知归。瞻望恩光,无忘景刻。”
豪情壮志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作谓语、定语;用于教诲人。《孟子 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烦,就象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杀一样。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
豪言壮语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波澜壮阔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运动等。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宏伟壮观 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作谓语、定语;用于建筑等。肖兵《太行青松》:“在松柏映衬下,那盘绕在山腰的红旗渠更加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贵壮贱老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 “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贵壮贱弱 见“贵壮贱老”。作谓语、定语;指对待老年与青年的态度。《新唐书·吐蕃传上》:“贵壮贱弱,母拜子,子倔父,出入前少而后老。”
茁茁壮壮 肥大壮实,成长壮大。作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六章:“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
茁壮成长 健康地成长。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冰心《悼念廖公》:“象征中日友好的山樱花树,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了!”
血气方壮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表壮不如里壮 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气壮如牛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壮志难酬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老而益壮 老:老年;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作谓语、定语;用于老年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壮发冲冠 形容气概雄伟豪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公雄心烈眦,壮发冲冠,按东海之金刀,飞北斗之石箭。”
气壮胆粗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胆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沉雄悲壮 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壮有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王国维《人间词话》:“白仁甫秋夜语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波路壮阔 波路:波涛。比喻规模宏伟,声势浩大。同“波澜壮阔”。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运动等。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壮志未酬 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志向没有实现。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精强力壮 精力充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精神。
胆壮心雄 见“胆大心雄”。作谓语、定语;形容做事无所畏惧。《中国歌谣资料·当兵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
气粗胆壮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九首:“然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气高胆壮 气:气势。气势大,胆子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刘流《烈火金刚》第11回:“何世清这老头子为什么这样气高胆壮呢?”
壮志凌云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根壮叶茂 树的根部壮大粗实,枝叶就繁茂旺盛。比喻根基坚牢,发展前景就不可限量。作宾语、定语;指根基坚牢。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但能养精神,调元气,吞津液,液精内固,乃生荣华,喻树根壮叶茂,开花结实,胞孕佳味,异殊常品。”
壮气凌云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直壮曲老 老:引申为衰,气馁。理直气壮,理曲气馁作定语;用于书面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