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扶的成语

有关扶的成语

有关扶的成语共收录7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拽耙扶犁 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孤本元明杂剧 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犁,怎生打的他来?”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是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帮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5回:“‘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哩。你自家一个,就歪歪到那里去?”
扶倾济弱 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救危。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扶辇下除 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土扶成墙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救死扶伤 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抑强扶弱 抑:压制;扶:帮助。压制强暴,扶助弱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本事》:“于是勾践抑强扶弱,绝恶反之于善。”
扶危定倾 谓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周书·李基传》:“太祖扶危定倾,威权震主。”
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作宾语、定语;指无能的人。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携老扶幼 携:牵引,搀扶。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不分老少全部出动。作宾语、状语;指全部出动。《新唐书·魏征传》:“贞观初,频年霜早,几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扶危持颠 扶:帮助;持:握,把握;颠:倒,倾倒。指挽回处于危难中的国家或人。作谓语、宾语;指人本事大。唐 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扶危持颠。”
扶危济困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两瞽相扶 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作宾语、定语;指得不到帮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海外扶余 指遥远的外国。作主语、宾语;指外国。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扶危救困 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携老扶弱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作谓语、状语;指相互帮助。《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扶东倒西 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主见。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在旁协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也不像两个人打,就如一对猛虎争餐,擂台上流做一团。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与死扶伤 与:援助;扶:扶助。援助要死的人,辅助受伤的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白刃合,流矢接,步血属肠,与死扶伤。”
患难相扶 扶:支持,帮助。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我们虽异姓骨肉,必要患难相扶。”
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总得有人帮助。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扶善惩恶 扶:支持,帮助。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郭沫若《文学与社会》:“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
扶正黜邪 扶助正道,除去邪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枝叶扶苏 见“枝叶扶疏”。作主语、宾语;形容树木长势良好。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扶老携幼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联合式;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职位、地位等。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危拯溺 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常州之义笃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拯溺扶危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扶摇而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职位、地位等。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癞狗扶不上墙 比喻没出息的人,没办法扶助他长进。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叹息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扶老挈幼 扶:挽着;挈:提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
扶危济急 犹扶危济困。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拯危扶溺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受难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抑暴扶弱 抑:遏止,压制。压制强暴,扶助弱小。作谓语、定语;指帮助弱小。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力不能支。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舆死扶伤 谓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作定语;用于书面语。《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治乱扶危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作谓语、定语;指扭转危局。
救死扶危 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作定语、宾语、分句;多指医生的职责。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定乱扶衰 定:平定;扶:帮助,扶持。平定祸乱,扶持衰弱。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有正义。清 刘熙载《艺概 诗概》:“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诗余残去秽之情。”
救急扶伤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救济危急,扶助伤病。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支叶扶疏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作主语、宾语;形容树木长势良好。东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济困扶危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一木难扶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崩溃的形势不是一个人所能挽救的。作宾语、定语;指个人能力有限。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扶老挟稚 扶:挽着;挟:夹在胳膊下。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宋史·可适传》:“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
锄强扶弱 铲除强暴,扶助弱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消灭强暴势力以帮助弱小势力。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
定倾扶危 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扶急持倾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个帮衬。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了银钱,却又只怕没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终须绿叶扶持’。”
济弱扶倾 弱:弱小;倾:倒塌,比喻境遇困难。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明 刘基《沁园春》词:“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倾计甚长。”
继绝扶倾 继:延续;扶:扶助,扶持。把断绝的接续上,把倾倒的扶起来。比喻继续前人未完的功业,扶助弱小的力量。作宾语、定语;用于管理。《新唐书·徐旷传》:“将军若欲为伊、霍,继绝扶倾,吾虽老,犹愿效力。”
吊死扶伤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作谓语、比喻、定语;用于领导者。《南史·齐纪上·高帝》:“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兵车始交,氛祲时荡,吊死扶伤,弘宣皇泽。”
扶困济危 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作谓语、定语;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柳洲《风雨桃花洲》:“李大树在二虎子心目中,已成为自己所不及的、不畏强暴、扶困济危、本领高强的英雄。”
扶颠持危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宋·秦观《贺孙中丞启》:“恭惟中丞侍郎,受天间气,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济弱扶危 济:救助;弱:弱小。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作谓语、定语;指救助弱小危难的人。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如此富贵之时,又昔修桥砌路,济弱扶危。”
扶危持倾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晋·陈寿《三国志·许靖传》:“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
扶老将幼 扶:挽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宋·陆游《董逃行》诗:“逾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扶危翼倾 见“扶危定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周书·武帝纪下》:“昔魏室将季,海内分崩,太祖扶危翼倾,肇开王业。”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联合式;作谓语;指扶持危殆局面。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拽欛扶犁 拽:用力拉。指以种田为业。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偏不肯拽欛扶犁,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
越扶越醉 对有几分醉酒的人,越扶他,他越要装醉。比喻不适当的支持或赞扬会加剧对方的不良状态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2回:“几句话把一个谭绍闻真真的撮弄成了一个当家之主,越扶越醉。”
扶老携弱 扶:挽着;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出行。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弱如扶病 扶病:支持病体。弱得像支撑着病体一样。形容身体非常虚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命名。”
扶余海外 指遥远的外国。作主语、宾语;指外国。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扶弱抑强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扶助弱小,压制强暴。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扶摇万里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职位、地位等。《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蓬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作定语、分句;指环境对人的影响。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扶危定乱 扶助危难,平定祸乱。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本事大。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携幼扶老 同“扶老携幼”。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作定语、分句;指环境对人的影响。《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枝叶扶疏 扶疏:繁茂纷披的样子。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可用来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充实。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形容树木长势良好。汉 扬雄《解嘲》:“顾默然而作《太玄》五千言,枝叶扶疏,独说数十余万言。”
扶正祛邪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扶墙摸壁 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创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回:“这两个鸟男女,正在缸里扶墙摸壁扎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