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刀的成语
有关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刀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吞刀吐火 |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 作谓语、宾语;泛称魔术。 | 汉·张衡《西京赋》:“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
驽马铅刀 |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 作宾语、定语;指平庸之才。 |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 |
捉刀人 | 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杀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刀枪剑戟 |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 作宾语、定语;指兵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
卖刀买犊 | 刀:武器;犊:牛犊。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停战。 | 唐 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
刀俎馀生 | 犹虎口余生。 | ||
枪刀剑戟 | 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四种常用兵器。泛指兵器。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兵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
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
心如刀搅 | 犹心如刀割。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 |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
快刀断乱麻 |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
千刀万剐 | 原指旧时代的一种酷刑……凌迟;后来咒骂坏人当受极刑 。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常用咒骂语。 | 元 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
短刀直入 | 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 |
火耨刀耕 |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 作定语、宾语;指原始农业。 |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 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诲人。 |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九章:“你先想想,你打石头要不要先打好工具!什么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
刀俎余生 | 犹虎口余生。 | 作定语、宾语;比喻逃脱危险的境地。 | 清 昭槤《啸亭杂记录 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 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山剑林 | 比喻险恶的境地。 | 作宾语;比喻险恶的境地。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7回:“慢说是开封府,就是刀山剑林,也是要走走的。” |
床头捉刀人 |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 作主语、宾语;指曹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持刀执棍 | 拿着刀枪棍棒准备打架。 | 作谓语、状语;用于动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 |
鞘里藏刀 |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
笑处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心狠毒。 |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威权震主,势焰薰人,笑处藏刀,毒性有如蜂虿。” |
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阴险。 | |
刀耕火耘 | 犹刀耕火种。 | 作定语、宾语;指原始农业。 |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
持刀弄棒 | 持:拿;棒:木棍。形容喜欢习武。 | 作谓语、宾语;指习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8回:“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 |
心如刀剉 | 犹心如刀割。 | ||
锥刀之用 | 指微小的功用。 |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
拔刀相向 | 指动武。 | 作谓语、定语;指动武。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
借刀杀人 | 用别人的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造陷》:“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
吞刀刮肠 |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 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
拔刀相助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仗义打抱不平。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手起刀落 |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 作谓语;指人的动作迅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
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软刀子 | 比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和腐蚀的手段。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容易上当的手段。 | 鲁迅《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我们的老调子,也就是一把软刀子。” |
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原始农业耕作。 |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
操刀制锦 | 比喻出仕从政。 | 作谓语;指出任官职。 |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 |
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 作定语、宾语;指原始农业。 |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大马金刀 |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 |
拿刀动杖 | 泛指动武。 | 作谓语、定语;指动武。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
铅刀一割 | 铅刀虽不锋利,偶尔用得得当,也能割断东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时也能有点用处。多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 作宾语、定语;作请求任用的谦词。 | 《后汉书·班超传》:“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呼?” |
剑树刀山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 |
临阵磨刀 | 临:到;快要;阵:军队作战时布置的阵势;这里指上阵打仗。枪:梭镖一类的兵器。到快要上阵打仗时才磨刀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心如刀锉 |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痛苦。 |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单刀赴会 |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
刀下留人 | 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
杀人不用刀 | 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
卖刀买牛 |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停战。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
卖犊买刀 | 谓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备战。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
宝刀不老 |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勇。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
宝刀未老 | 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老将不减当年勇。 |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
磨刀霍霍 | 霍霍:摹拟磨刀的东西。霍霍地磨刀。原指响亮的磨刀;准备宰杀。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刀笔吏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痞。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
买犊卖刀 | 犹言卖剑买牛。 | 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 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
刀山火海 |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表示无所畏惧。 |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二把刀 |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 作宾语、定语;指水平不高。 |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
大刀阔斧 |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联合式;作状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复句式;作谓语;可以分开使用。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刀枪入库 | 把刀枪都放进兵库里去。指没有战争;不用武备;也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常与马放南山连用。 | 清 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
枪声刀影 |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 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场面。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梁建带着家破人亡的仇恨,带着年青人烫热的心,和战友驰骋在华北平原上的浓烟大火中,枪声刀影里。” |
刀锯鼎镬 | 刀、锯: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镬: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种酷刑。 | 作宾语、定语;指刑具。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又,《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赞》:“丽生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镬。” |
刀子嘴豆腐心 | 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软弱。 | 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事。 | 浩然《艳阳天》第39章:“焦二菊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软的受不了。” |
刀笔老手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痞。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请人捉刀 |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 作谓语;指请人代做。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一刀两段 |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横刀揭斧 | 持刀执斧。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往往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
千刀万剁 | 本指古代凌迟的酷刑,后亦常用为咒骂语。 | 作谓语、宾语、定语;常用咒骂语。 |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干着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 |
利傍倚刀 |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
磨刀擦枪 | 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 李晓明《平原枪声》:“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磨刀擦枪,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 |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行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
刀过竹解 |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
锥刀之末 |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
纵马横刀 | 纵:放。比喻勇敢、剽悍。 |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我与你纵马横刀去战敌,杀气腾腾映日起,助阵鼓凯春雷。” |
刀头舔蜜 | 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 作宾语、定语;指危险大。 |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两面三刀 |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阴险的人。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
割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复句式;作分句;指不值得小题大作。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倩人捉刀 |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 作谓语、定语;指请人代做文章。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靴刀誓死 |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
收刀检卦 | 谓停止胡作非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大路不平旁人铲,识向的各自收刀检卦,走你的清秋大路。” |
蜜里藏刀 |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阴险。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
牛刀割鸡 |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 主谓式;作补语;比喻大材小用。 | 汉 王充《论衡 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 |
捉刀代笔 | 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别人写东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操刀伤锦 | 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 连动式;作谓语;指不谙政事而出任官职。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
小试牛刀 |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 作谓语、宾语;指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
火海刀山 |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 |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
风刀霜剑 |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善刀而藏 |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 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刀锯斧钺 | 古代四种刑具。借指酷刑。 | 作宾语、定语;指酷刑。 | 《汉书·刑法志》:“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
单刀趣入 | 单:单独。佛教语,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 作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单刀趣入,则凡圣情尽,休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这个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则是误伤人命。” |
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作宾语、主语、定语;指无济于事。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鼎镬刀锯 |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 作主语、宾语;指酷刑。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
刀光剑影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持刀动杖 |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打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
拔刀相济 |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 作谓语、定语;形容仗义打抱不平。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笑里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