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纸的成语
有关纸的成语
有关纸的成语共收录51个
成语 | 意思 | 用法 | 出处 |
---|---|---|---|
纸上谈兵 |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
片纸只字 |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也指简短的书信。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写信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得其片纸只字者,重如拱璧。” |
都中纸贵 |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作宾语、定语;指文学作品。 | 唐 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
迷金醉纸 | 犹言纸醉金迷。 | 作谓语、定语;指奢华糜烂的生活。 | 清·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
金迷纸碎 | 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 | ||
笔枪纸弹 | 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人的工具。 | 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代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
纸笔喉舌 | 指社会舆论。 | 作宾语、定语;指社会舆论。 | 鲁迅《<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
金迷纸醉 | 形容使人沉醉迷惘的繁华奢侈的环境。也形容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也作“纸醉金迷”。 | 联合式;作宾语;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 | 宋 陶穀《清异录 金迷纸醉》:“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纸上谭兵 |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作宾语、定语;指空谈。 | 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吞纸抱犬 | 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
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三纸无驴 |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洛阳纸贵 |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纸贵洛阳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作谓语、定语;形容作品。 |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落纸云烟 |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 ||
情长纸短 |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 | 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七》:“情长纸短,不尽欲言,祝你们三好!” | |
钻故纸堆 |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 作谓语、宾语;指书呆子。 | 《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
钻研故纸 | 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清·张岱《讨蠹鱼檄》:“钻研故纸,信煮字真可疗饥。” |
纸包不住火 | 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 | 作宾语、定语;指事实是掩盖不了。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纸包不住火……那笔款子,你收留不得。” |
断纸余墨 | 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 作宾语、定语;指残存的文稿等。 | 《宣和书谱·行书·蔡京》:“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之。” |
嚼墨喷纸 | 本是传说,后形容人能写文章。 |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晋·葛洪《神仙传·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许人……又能吞墨,舒纸著前,嚼墨喷之,皆成文字,满纸各有意义。” |
一纸空文 | 一张没有用处的空头公文;指没有用处不能兑现的文件。 |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近来又有了什么外销名目,说是筹了款项,只能办理本省之事;将来不过一纸空文咨部塞责。” |
纸上空谈 | 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 作宾语、定语;指空谈。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去办这个大事呢!” |
纸田墨稼 | 稼:种田。以纸为良田,以墨为稼穑。指勤于著述。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谢维薪《合璧事类》:“蔡洪赴洛,人问吴中旧业,曰:‘纸为锄耒,墨为稼穑,义理为丰年。’” |
官情纸薄 | 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指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 | 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里,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淡淡相看,用不着他一分气力。真叫得‘官情纸薄’。” |
名纸生毛 | 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
跃然纸上 |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
纸醉金迷 | 比喻沉醉于富丽的环境;也比喻奢侈豪华的生活。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宋 陶穀《清异录 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笔墨纸砚 | 指书写工具。 | 作主语、宾语;指书写工具。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就叫家人将带来的笔墨纸砚分在各人面前,大家做诗。” |
点纸画字 | 指在契约或供词上捺指模和签押。 |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签约。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家礼·婚礼》:“诸婚娶两家,并用点纸画字,写立合同文约,明白具载往回聘礼。” |
跃跃纸上 | 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即劣如秃僮,傻如跛婢,戆如屠户,懒如酒徒,淫如碧桃,狠如肇受,亦各有真面面,跃跃纸上。” |
断纸馀墨 |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 |
纸短情长 |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 作宾语、分句;用于书信结尾。 | 徐枕亚《玉梨魂》第八章:“言尽于此,愿君之勿忘也。芳兰两种,割爱相赠,此花尚非俗品,一名小荷,一名一品,病中得此,足慰岑寂,且可为养心之一助焉。临颖神驰,书不成字,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
纸老虎 |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表面强大的东西。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
满纸空言 |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落纸如飞 | 形容写字迅捷。 |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写字、作画等。 | 唐·刘肃《大唐新语》:“词理纵横,文笔灿烂,手不停缀,落纸如飞。” |
断缣寸纸 | 残缺不全的书画。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画等。 | 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
纸落云烟 | 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晋 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
重纸累札 | 谓很多的纸张。 | 作宾语、定语;用于纸多或书信往来等。 | 《隋书·礼仪志四》:“苟别君臣同异之礼,恐重纸累札,书不尽也。” |
倚马七纸 | 比喻文章写得快。 | 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写得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秀才人情半张纸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谊。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明·玩花主人《妆楼记·考试》:“自古道:‘秀才人情半张纸’,聊备一杯水酒,和你作别。” |
故纸堆 | 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古书。 | 《五灯会元 古灵神赞禅师》:“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在这些故纸堆中,有发掘不尽的知识宝藏。” |
跳跃纸上 | 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其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况加以优孟摹拟乎。” |
力透纸背 |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
鸿鳦满纸 | 亦作“鸿乙满纸”。形容书写潦草,随意涂抹。 | ||
纸贵洛城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作谓语、定语;形容作品。 | 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序:“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
世情如纸 | 世情:世态人情。社会上人情像纸一样薄。 | 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世情如纸,只有锦上添花,谁肯雪中送炭。” |
挥毫落纸 | 毫:毛笔。指写字或作画。 | 作谓语;指写字或作画。 |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挥毫落纸如云烟。” |
白纸黑字 |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有文字凭证。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一纸千金 | 一纸价值千金。极言诗文价值之高。 |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