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犹的成语

有关犹的成语

有关犹的成语共收录36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虽死犹生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作谓语;指死得有价值。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犹鱼得水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困兽犹斗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敬姜犹绩 《国语·鲁语下》载,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歜问之,敬姜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后遂以“敬姜犹绩”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国语·鲁语下》载,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歜问之,敬姜曰:“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迥不犹人 指卓然超绝,不同于人。作谓语;指卓然超绝。清 梁章锯《浪迹丛谈 二十四桥》:“玉生曾受业于方茶山先生,故其诗笔迥不犹人。”
犹豫不决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犹豫未决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决断。作谓语、定语;指人处理问题。《旧唐书·裴寂传》:“高祖将先定京师,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
意犹未尽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毫不犹豫 毫:一点儿;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作谓语、状语;指很果断。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犹解倒悬 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虽死犹荣 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作谓语;指死得其所。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鸠:斑鸠;憎:憎恨。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视死犹归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怕死。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博弈犹贤 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千里犹面 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作谓语、定语;指传达事情清楚。《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风韵犹存 风:风度、风采;韵:神情、韵致:犹:还;依然;存:保留着。风采依然还存在。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常和半老徐娘连用。清 王韬《淞隐漫录》:“ 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过犹不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言犹在耳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作宾语、分句;指人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犹豫狐疑 犹豫:迟疑不定;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玉漏犹滴 指夜还未过去。玉漏:计时的漏壶。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作宾语、定语;用于中年女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记忆犹新 犹:还;仍然。对过去的往事仍然刻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形容印象极其深刻。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
犹有童心 还有儿童的心态。指年龄虽然大了,仍有像儿童一样单纯的心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
膝下犹虚 膝:膝盖;虚:空。膝盖下还空着。指没有儿女。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
中馈犹虚 指没有妻子。作谓语;指没有妻子。《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狐疑犹豫 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犹豫:迟疑不定。迟疑不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万死犹轻 处死万次,还嫌惩罚太轻。极言罪大。作谓语;指罪该万死。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以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我见犹怜 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复句式;作定语;含褒义。南朝 宋 虞通之《妒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视人犹芥 芥:小草。把别人看得像小草一样微不足道。形容高傲自大,瞧不起别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葛洪《抱朴子·刺骄》:“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依希犹记 依希:模糊。模模糊糊还记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犹豫不定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作谓语、定语;指拿不定主意。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堪:胜任。树木尚且凋落,人怎能不衰老作宾语、分句;用于慨叹。北周·庾信《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