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关于水的成语

有关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水的成语只列出前 100个
成语 意思 用法 出处
涸鱼得水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作宾语、定语;用于危难得到解决时。《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
水浆不入 水浆:饮料。流汁也进不了口。形容病重或劳伤过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水浆不入于口者,至自禹它。”
倚山傍水 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作谓语、定语;指地理位置。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水滴石穿 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以水洗血 谓消除冤仇,以求和好。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旧唐书·源休传》:“吾今以水洗血,不亦善乎!”
饭蔬饮水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贫。《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水陆俱备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作谓语、定语;形容菜肴丰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稀汤寡水 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作宾语、定语;指生活清苦。陈忠实《白鹿原》第26章:“我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全给他搅得稀汤寡水……”
犹鱼得水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拖泥带水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清尘浊水 清尘:喻他人;浊水:喻自己。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联合式;作宾语;比喻相隔很远,没有希望会面。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如蹈水火 比喻处境艰难。作谓语、定语;指处境危险。《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
露水姻缘 指短暂或临时结合的情缘。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临时男女。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因为看到马逢时目不转睛地看着孙干娘,决心成全他们这一段露水姻缘。”
山肤水豢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水牛过河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作宾语、定语;指出头露面。
连汤带水 比喻全部,无遗留。作状语;指全部。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连汤带水地批判开了业已靠边站了的原县委书记杨民高和原公社书记李国香。”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宾语、定语;指读书越多,道理越明。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悲歌易水 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作谓语、定语;描写悲壮的气氛。见“悲歌击筑”。
近水楼台 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宋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情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观山览水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旅游。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我今主意,只教大官人多怀宝钞,远离家门,正好问柳寻花,又好观山览水。”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统治者。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饮水曲肱 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露水夫妻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露水夫妻乃前世定的,只要自己谨慎些儿就是了。”
风餐水栖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旅途艰辛。
一碗水端平 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作宾语、定语;指两者取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水过鸭背 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悬河注水 见“悬河泻水”。作宾语、定语;指写文章或说话。《旧唐书·杨炯传》:“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悬河泻水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宿水飡风 同“宿水餐风”。
覆水不收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冷水浇背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亦作“冷水浇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红玉听了,总如冷水浇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声不得。”
疏水箪瓢 疏水:粗糙的饮食;箪瓢:简陋的食具。指生活清贫。比喻安贫乐道。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水波不兴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平静。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情同鱼水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的关系。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山重水复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习水土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作谓语;同“不服水土”。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吹皱一池春水 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动宾式;作分句;比喻事不关己。宋 马令《南唐书 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清 翟灏《通俗编 地理》引《遗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称薪量水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水母目虾 《文选 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顺水放船 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兴楫,谁是好手?”
一败如水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水落归漕 汛期过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比喻惦记的事有了着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喜欢。”
水磨功夫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作宾语;形容某件事物的周密细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远水难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一肚子坏水 指人心肠很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心肠坏。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盘水加剑 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作宾语、定语;指甘愿请罪。《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山长水远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借水行舟 见“借水推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趁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夸张。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杯水粒粟 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极少量的饮食。宋 洪迈《夷坚丙志 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复句式;作主语、宾语;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水尽山穷 同“水穷山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绝境。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撒水拿鱼 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作谓语、定语;用于两者的关系。《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拖人落水 犹言拖人下水。作谓语;多指坏事。《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杨谦因建之妻子有吃醋拈酸之病,恐明日惹柳氏嗔怪,说他拖人落水,因此不敢兜揽。”
静水流深 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远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杯水之敬 犹言杯水之谢。作宾语;指微薄的酬谢。《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
鱼水之情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作谓语、定语;用于关系等。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一潭死水 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潭:深水池。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元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水光接天 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形容水域辽阔。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尺水丈波 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紧缩式;作谓语;比喻因小事而引起大风波。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淡水交情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作主语、宾语;指君子之交。《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水明山秀 见“水秀山明”。作谓语、定语;形容风景优美。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宿水餐风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旅途艰辛。明·许三阶《节侠记·再贬》:“想当初关山万重,赋闲君今朝堪讽,也强似那宿水餐风。”
不便水土 同“不服水土”。
山光水色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泛指山水的景色。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作宾语、定语;用于热闹场面。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主谓式;作定语;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游山逛水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作谓语、宾语;指旅游。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水大鱼多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涸鲋得水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作宾语、定语;用于危难得到解决时。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煎水作冰 比喻不可能的事。作宾语、定语;用于行为与目的相反。《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作宾语、分句;指直接经历的事自己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酌水知源 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汤里来,水里去 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作宾语、状语;指花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1回:“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鱼水和谐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残山剩水 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联合式;作宾语;形容沦陷的国土。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簟纹如水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作宾语;形容夏日的清凉。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以水救水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方法不对。《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作宾语;指不再纯洁。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黄汤辣水 泛指饮食。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三两夜没睡,头也没梳,脸也还没洗,乱了恁五更,黄汤辣水还没尝着,就是铁人也禁不的。”
山不转水转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
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动宾式;作谓语;指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镜花水月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所谓空灵的意境。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作谓语、宾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剩山残水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作宾语、定语;形容世事变化很大。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混水摸鱼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井水不犯河水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界限分明。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牛不饮水强按头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作宾语、定语;指强迫。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九章:“牛不饮水强按头尚且不行,何况是婚姻大事。”
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语出《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听风听水 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